2014年12月26日下午5点,“第二届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新闻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学术部策展人蔡萌、策展人盛葳、合作方之一K11北方区艺术项目负责人傅丹丹,以及首都几十余家媒体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继2012年夏天“亚现象:第一届CAFAM未来展”成功举办引发学界诸多关注及好评之后,明年初,经过对青年艺术家群体两年多来的持续观察,CAFA美术馆将为艺术界带来以“创客创客”为主题的第二届CAFAM未来展,以此呈现近两年来青年艺术文化的新变化及美术馆的新思考。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CAFAM未来展”,其意义在于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观念推进。发现并扶持富有天赋和潜质的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建立中国青年艺术的资料档案库,推广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提升和打造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
在视觉设计的主色调上,本届展览继续沿用上一届代表着“年轻与未来”的蓝色。除了主办方CAFA美术馆的倾力付出,“第二届CAFAM未来展”还得到了K11 ART FOUNDATION、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赞助。而在本次工作团队中,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和法国东京宫馆长让•德•卢瓦奇任总策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任艺术总监,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任艺术顾问,策展团队则由王春辰、盛葳、李振华、蔡萌共同组成。
组织方式——由个人提名到机构提名的转换
在蔡萌博士的主持下,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徐冰教授首先在发布会上发言,他回顾了上一届以“亚现象”为主题的CAFAM未来展的情况,未来展是对年轻艺术生态的客观调查和分析,而非下结论,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能以最敏感的方式反映时代最不确定的那一部分,从这些年轻艺术家身上也常常能反观自身已麻木的部分。第一届未来展达到了预期效果,整理和分析了年轻艺术家的生长状况,对艺术家进行了六种倾向的分类,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他提到此次展览的主题“创客”,从他的理解出发,今天人们对于“艺术是什么?”、“艺术何为?”是最不清楚的一个时代,这与“创客”的精神十分契合。目前在国际上,对于“创客”的概念尚无标准定义,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创客”们的表达、分享创意的方式与青年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分享艺术创作的方式都越来越具有一致性。
王璜生馆长着重介绍了此次展览的最重要变化:由“个人提名”到“机构提名”的转换。近年来,一批活跃的艺术机构给予青年艺术很大的支持,成果和意义也较为显著。鉴于此,美术馆在延续第一届“实名提名制度”与“田野调查研究”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再以个人名义提名,而是采取“机构提名”的方式,邀请近几年来持续关注和推动中国青年艺术的部分重要非盈利机构、美术馆、艺术空间等,组成本届未来展“提名委员会”。据介绍,此次共有64家艺术机构参与,232位(组)艺术家被提名,策展团队在所提名的艺术家范围内,根据策展理念、展览主题和架构,挑选了83位艺术家参加美术馆的主题展,12位艺术家参加798艺术工厂的跟踪计划展。
主题阐述——将“创客文化”作为青年艺术的特征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近年来,“创客”在中国也已开始进入了他的蓬勃发展时期。其中,不仅包含着那些“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着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先进分子。
将“创客”这个概念挪用过来作为第二届CAFAM未来展的主题,其目的不仅在于“创客”概念本身已经涵盖了艺术家这一身份;还提示出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青年艺术家们的思想方法、创作方式、审美控制以及分享创作的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创客”就像是威风凛凛、无拘无束的刀剑侠客,是不受限制的独立创造者,它是一种个性价值的体现,生成在未被见识的状态过程中,代表的是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艺术家有条件拥有更为发达的感观判断能力,继续挑战和突破艺术的边界。“创客”空间是一个中间地带,连通着艺术内部对科技的延伸,也联系着日常生活到艺术空间的延伸。
“创客”是不受限制的独立创造,让创造成为表明独立价值、独立思考、独立思维的方式,让它超越原有的定义,也不再是固守于技术组件的动手协作,而成为表明艺术立场的新姿态,特别是一代打破陈规与滞后的敏感者。“创客”除了对科技的导向,也是强调“非艺术”的经验;即对当代艺术自身已经体制化和模式化的反思。如果说,艺术需要从艺术体制外部去寻求突破,那么“创客”正好满足了这一点。“创客”不仅是非体制和非媒体化,而且是在生产全新的经验。因此,这个展览不仅是要去再现、总结已有的“创客”,而是其本身就会变成一次具有艺术针对性的“创客”,这对当代艺术和中国所谓当代艺术的现实,都更具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策展团队也将创客一族的生产方式践行到策展的进程,从上一届策展以邮件沟通为主的方式,发展到本届更多以微信群作为沟通方式,策展团队随时随地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连本届展览的“主题阐释”都是集结了几位策展人在微信中的讨论精炼而成。
展览结构——富有未来感的单元展示与跟踪计划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包括共智场(I)、源代码(O)、 云生产(C)、E循环(E)、未来方程式——第二届CAFAM未来展跟踪计划(F)五大部分。整个展览结构犹如科幻大片一般具有浓厚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共智场”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云端分享着数据化的生活,“云生产”则与以“集群、分享”为代表的青年艺术现象相关。
其中,“未来方程式”意味着在方程式中拥有很多可变量,青年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一部分旨在体现CAFA美术馆对中国当代青年艺术的持续关注、鼓励与扶持,邀请十位左右参加过上届未来展,而本届又被提名的艺术家,根据他们的最新创作来展开策划。“跟踪计划”展将在798艺术工厂进行展出,这表明CAFA美术馆对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不断跟踪关注的态度,也预示了青年艺术家从学院走向社会的成长轨迹。
策展人盛葳表示,“创客”代表着全新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个人生产方式,更强调以集群和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整合、分享,甚至是头脑风暴。“创客”提供了“创造之网”,邀请有创意的人不断参与和“玩”,这种生产系统和机制的变化便使得“创造力”成为真正的核心。
公教活动——围绕“创客、思想、未来”展开多层次对话
王璜生馆长介绍,将以“年轻、开放”的方式多元呈现此次未来展,展览期间将开展一系列学术与公共教育活动,围绕着“创客、思想、未来”等关键词展开,包括“思想与未来——首届‘大学与美术馆’论坛”,计划邀请国内大学美术馆的馆长、策展人共同来交流。还有侧重当代青年文化、开展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合作、展现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的工作坊、“创艺术•开口秀”等活动。第二届CAFAM未来展系列学术与公共活动将提供一个平等、公开、自由的平台,让大家能够面对面的激发出思想风暴和创造的灵感、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活动大致包括:
一、思想与未来:首届“大学与美术馆”论坛
第一部分议题:大学精神与未来
第二部分议题:美术馆与青年文化
第三部分议题:被动与主动:知识生产的有效性
二、创艺术•创客工作坊
三、创艺术•开口秀:开放论坛
四、青年与未来•系列讲座
五、青年与未来•系列对话
六、创艺术•探访计划
七、创艺术•创客马拉松
八、创艺术•创客放映
据悉,“第二届CAFAM未来展”将于2015年1月15日至3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798艺术区盛大展出。随后该展还将在上海、香港等地巡回。
文、编/朱莉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