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5年5月27日
采访地点:国家大剧院《南象北相——林容生、方向、丘挺山水画展》现场
编辑撰文:张文志
艺讯网(以下简称“艺”):岳老师您好,作为2014年“南象北相——人物画展”的延续,本次山水画展依旧延续了对南北地域文化的关注,作为展览的策展人,您当初怎么会选择关注这样一个话题?
岳洁琼(以下简称“岳”):我是这么想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秦岭淮河划分南北,我觉得这个“象”,它是“形象”,也可以是“意象”,还可以是“心象”,然后北方的这个“相”是很庄严的这种“相”。这样把南北形式都考虑进去的话,就相当于把中国的艺术面貌都能容纳到里面,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很大的,很广阔的内涵话题,可以把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都容纳其中。
艺:本次参展的三个艺术家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您在艺术家的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考虑,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位艺术家?
岳:这个得从去年的人物画展说起,当时人物画展选择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王赞、江苏省画院的周京新、中国国家画院的张江舟、中央美术学院的王颖生。两位北方艺术家,两位南方艺术家,而且南北各一所代表性的美术学院和画院。今年策划展览的时候就想换一种思路,觉得如果出生在南方的人后来到北方学习工作,或者出生北方后来到了南方,他的艺术素养就会非常丰厚。早在2000年范迪安策划的“水墨本色”大展上,我接触到参展艺术家林容生、方向和丘挺,他们后来都陆续来到北京工作,我就想到是不是从南方到北方以后,南北地域、文化的变化给他们的画面带来了什么改变,我有这样的好奇,所以沟通之后确定他们三位参展艺术家。
我觉得他们三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方向原来在广东画院,他的画既有岭南画派遗风,又有自己的创新;林荣生来自福建,作品有浓郁的青绿山水面貌,到北方后更加概括提炼,也有现代主义的元素在里面;丘挺是三位中较早来北方的,在中国美院本科、硕士毕业以后到清华美院追随张仃教授,张仃擅长焦墨,因此丘挺也画一些焦墨长卷。在我与三位艺术家的交流中,他们也谈到一些来北方后的改变,方向有一个说法很生动,她说在广州都是潮湿的天气,来北京后总是看到特别明亮的阳光,画面也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丘挺也讲到来北方后才划出来他最满意的西湖,因为拉开了距离才能更清楚自己要坚守什么,更清晰自己在艺术追求上面的一些思考。
艺:其实我们在山水画领域讨论南北的话题,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概念,在中国古典山水时期就有一个“南宗”和“北宗”的讨论,您觉得在当下讨论“南和北”话题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价值?
岳:我觉得“南宗”和“北宗”当时是因为“青绿山水”和“水墨”之别而划分的山水画风格。现在不仅南北的交流融合非常多,东西之间的交流,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非常多,我们希望这个交流能让艺术家更清楚的认清自己艺术的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在吸收了别的养分之后,怎么样才能更突出自己的艺术特色,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北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
艺:我们看到展览作品还是偏传统多一些,当下中国山水也还有“新水墨”、“实验水墨”这条发展线路,对于中国山水画不同的发展面貌,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岳:我在做这两次展览之前,先后做过靳尚谊、靳之林、杜键、闻立鹏先生的画册,这几位都是油画大家,画册都是记录他们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经历的全记录性质画册,那一代油画家都很喜欢国画,在做了这几个个案专题之后,更激发了我对国画的关注兴趣。我觉得中国画是有着悠久传统的,这种艺术形式也是非常经典的,我也想通过这个展览,把中国画经典性的典雅和高贵气质表达出来。我觉得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探索语言,既可以像他们三位坚守深厚传统的底蕴,也可以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上有自己的突破。毕竟是生活在当代的人,其实他们的作品已经跟古代画作面貌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新的水墨还是这种传统的水墨,只要是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感受,都是有价值的。
艺:本次展览结束之后您还会继续延续“南象北相”这个主题吗?有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打算?可否提前透露一点?
岳:在做这个展览之前,我们就想做一个“南象北相”系列展,所以第一次做了人物画展,这一次是山水画展,我正在考虑明年做一个比较综合的展览,基本上是一个4321的概念。上一次是四位人物画家,这次是三位山水画家,再找两位花鸟画家,然后找一个当代艺术家,从这些传统的艺术里面,抓取他们的元素再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可以是一个影像或者装置作品。明年的展览,我想配合一场演出,舞台美术就用艺术家的作品元素来表现,我希望在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特殊的艺术中心地带,美术和表演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大融合,当然也要到时候跟参展艺术家进行进一步沟通。
艺:今天这个展览十分顺利的开幕了,作为策展人,这个展览以及参展作品是否达到了您的心理预期?
岳:我非常喜欢这种传统艺术的形式,我觉得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他会对传统艺术有越来越深的体悟,比如说以前我也不喜欢京剧,但慢慢觉得这种韵味越听越有味道,我也想把我的这种体验表达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种承续传统的作品,并从中体味这种中国画学文脉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