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康剑飞创作谈

时间: 2014.1.27

康剑飞

1973年生于天津,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历班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院版画系第六工作室主任,中央美院青年教师协会秘书长。1997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一等奖,2000年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银奖,2012年荣获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美国堪萨斯大学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2009年以来曾参加过的展览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3年);“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中国美术馆,北京,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新浪潮”(加州大学美术馆,旧金山,美国,2010年);“为人生的艺术——纪念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中国现当代版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11年);“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第一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2年);“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作品展”(中间美术馆,北京,2013年)。

艺术家创作谈

我1993年入美院版画系学习,2000年留校,直到2005年美院美术馆的个展,木刻一直是我的艺术探索的主要媒介。大学时期我的版画学习完成了“什么是木刻”“作为表现工具的木刻”以及“什么是版画的核心概念”几个阶段的研习。相对应完成了大量关于木刻技术语言的训练作业,而最终毕业作品的落脚点是“版画复数性的价值”。

顺着版画的逻辑不断的递进,其结果反而是逐渐的开始疏离版画。这就如同当代艺术中所谓的“技术不重要”的观点一样,其实我理解“技术不重要”不是说不要技术,不要语言,而是指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已经由“技术语言”向“观念”开始转化。回到我个体的艺术思考则是关注点由“版画”转向“艺术”,版画是艺术,但不是全部,艺术包括由版画所引申的问题。

从2007年开始的作品《观看黑鸟的方式》开始,我逐渐意识到,艺术的终极问题是如何处理艺术与艺术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来看,许多历史上和当下的重要艺术家都有明确的价值观。这一点也成为我界定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差的艺术的标准。《观看黑鸟的方式》可以说开始于版画,但最终所指向的点则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其后完成的《作为媒体的艺术》则是把木刻的制作过程作为艺术观念的起始点,而引申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实际上艺术史的更迭都无法摆脱三个主体,即人,艺术,社会。所以我们发现这三者的关系几乎成为所有历史的课题的先决条件。坚定了这一点,我之后的所有思考,实践也都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

艺术家最重要的是灵感,或者叫直觉。艺术家看到某物会下意识的判断它是否会成为艺术的材料。我愿意把这种直觉叫做灵机一动。所以相信直觉是我做作品的要素之一。艺术需要不断的实验,艺术实验的实质是对于经验底线的不断触碰,艺术实验的目的是找到自我。“找到自我后的自然而然”是我目前的艺术状态。为什么是“目前”呢?因为自然而然可以理解成说变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