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外历史上留下的名画,大约有两类:一类是反映当时的生活和当时的重大事件。如我国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名画。西方的这类名画就更多,这类画的共同特点是主题性和民俗风情性。另一类名画则侧重于审美和绘画形式语言本身的研究以及画家个人情感的传达。如北宋时苏东坡的《枯木竹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西方美术在绘画纯粹性这方面出现得较晚,直到19世纪晚期的印象派才开始脱离主题性和民俗性。不过,他们一旦觉醒,这条线索就没有中断。而我国近现代绘画的主流一直和政治、主题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民族文化和个人精神气质传达的纯粹性绘画渐渐稀少。
我近十年以来内心一直向往着走这条纯粹的艺术之路,故与山艺术文教基金会中断合作,画完人民大会堂的《万里长城》后没做什么宣传和发表作品,淡出众人视线,努力读书行路,力图寻找最优质的民族文化精神去承接前贤的香火。如果说我在十年前已爬上艺术的三层楼上,可以蒙上眼睛翻跟头而不碰桌椅板凳的话,那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在才刚刚爬到四层楼的边缘,睁大眼睛还会磕磕碰碰。艺术这条路不是热闹之路,而是冷清孤独的寂寞之路。
我从197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很快就四十年了。明年要退休,在美院附中当了一辈子教师,理应在退休之前再为学生们做点什么事情,那就把自己近十年来画的画、写的字以及所感所思,通过展览的方式向美院及附中的学生展示出来,试图能对学生有一点点感染的作用。
我的老师们大多还健在,趁此机会也向他们做个汇报,感谢他们多年的培养教育之恩。
既然办展览,就要出画册,这是个套路。可是依我现在的情况,艺术上还不很成熟,写字画画都还在摸索之中,要不是为了配合这个展览,这本画册是断不能出的。这就犹如煮一锅米饭,不熟就揭锅盖,无奈,只好端上来一锅夹生饭了。如果再找条理由,那就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敬请读到这本画册的行家里手和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在此要感谢为这本画册写序作文的专家学者,他们是中央美院的钱绍武老师、杜键老师、邵大箴老师、王宏建老师、潘公凯先生、殷双喜先生,感谢中国书协张日安老师,感谢英国著名汉学家苏立文先生、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协会主席托尼先生和他的夫人冯莉莉女士。
感谢三河市市委书记张金波先生的鼎力帮助,感谢中央美院副院长董长侠先生的大力帮助,感谢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先生的大力支持。
还要感谢湘潭市群艺馆王印祥先生、湘潭的王振德夫妇为画册做文字编校工作,感谢北京伊和轩设计工作室柏平先生全力、精心的设计工作,感谢在这次展览、画册繁重工作中帮忙的各位朋友。
许仁龙于北京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