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邵大箴:自强不息 奋力拼搏—许仁龙其人其画

时间: 2014.3.20

许仁龙君是一位诚恳、勤奋、执著和谦虚的艺术家,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好教师。他在美术教学和创作岗位上奋斗三十余年,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哺育了许多少年才俊,而且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特别是在建筑厅堂大型绘画的创作上,成就突出,贡献卓越。

许仁龙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受过系统的训练。他特别受益于李可染、梁树年和叶浅予三位先生的教诲,李可染的写生创作理念和中西融合体的绘画造型、梁树年讲究笔墨情调的文人画技巧和叶浅予的速写功夫,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是他对这些老师们艺术真谛的理解是有个过程的,他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逐渐领悟并努力将其融会贯通,而成为自己的创作资源。可以说,三十多年来他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书法艺术领域的探讨与研究,都离不开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曾经遇到的困扰,也就是中国画界普遍面临的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造型与笔墨等问题的纠结。

培养学生坚实的造型功力,是长期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的优势,许仁龙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他的绘画能力之所以受到老师们的关注而被留校任教,也与此有关。他有较为坚实的素描和线描基础,有较为娴熟的写生技巧。他是从人物画起步逐渐走向山水画创作的,倘若素描造型能够对现代人物画创作起推动作用的话,那么用在山水画创作上却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是写实造型与传统笔墨如何结合的难题。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已经为人们树立了成功探索的榜样,但他运用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技巧和手段,不应该成为后人模仿的范例。许仁龙深谙此理,他正确地选择了学习李可染的探索精神,而不是模仿他的技巧和山水样式。当然,在许仁龙的山水画创作中可以看到李可染的影响,那就是写生功力与传统笔墨融合迸发出的光彩,只是许仁龙的山水创作之路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个人风格较为成熟的作品中,他更注重发掘山水中内在的刚健雄浑的力,与李可染山水的刚柔相济有所不同。刚性较强,柔性相对较弱,固然与许仁龙的个性有关,但文人画修养的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虽然,他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补传统书法与传统文人画的课,可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经过“发酵”成为自己的学养并诉诸于绘画实践,需要一个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坚实的造型功力与传统笔墨要做到天衣无缝的融合,也只是一种理想的目标而已。因此,许仁龙的山水画即使笔墨修养和诗性意境还有待提高,但仍然以其厚重而质朴的绘画语言和崇高、宏伟的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印象。90年代初,他陆续有不少优秀作品问世,如《大塬》《大塬无垠》等。1998年,他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作品描写黄河流域的大山大水,画面格调正,气魄大,整体感强,受到不少专家的肯定与赞扬。而他这种雄浑、宏大风格的代表作,当推他在2002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中国画《万里长城》。

由许仁龙构思、执笔的《万里长城》(438cm×825cm)是一幅具有鲜明主题的现代厅堂绘画作品。为作此画,他认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行程数千公里,沿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在多幅画稿的基础上吸收各方意见,反复推敲,用数月时间精心制作。这幅大画构思缜密,构图、布局巧妙,篆隶书法般的用笔严谨浑朴,写出长城宏大而坚实的结构与体量关系。在制作工艺上,用数千张金箔、银箔敷贴后,再用矿质颜料塑造,取得辉煌的艺术效果。一幅好画,要耐人经久欣赏,离不开远观的势和近看的质,大画尤其如此。此画有势有质,不仅画出了万里长城的长,更画出了它的险峻和气势,画出了它的壮美,画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万里长城》是当代布置厅堂绘画作品中难得的佳作,也是反映许仁龙艺术风格的山水画代表作。

近十年来,许仁龙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另一方面用很大精力投入传统诗词的研究和书法、文人画体貌的花鸟画创作。他更沉下心来体悟传统文化精神,收获他长期潜心研习传统的果实。他从篆隶到汉简、行草,再到楷书,临摹和自由书写,积累了不少作品。他的写意花鸟画,兼容临仿(主要是在观摩基础上的意临)前人典范作品与写生,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讲究笔墨情趣。由于文学和书法修养的提高,许仁龙近期的山水画作品更富有抒情性,更具诗意境界。

许仁龙这种对传统艺术如痴如醉的研习精神,本身就是十分感人的。在当今弥漫着浮躁气氛的美术界,抱有这种纯真理想和持有如此毅力的人已不多见。无可置疑,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追求和营造诗意境界,是许仁龙在艺术征途上十分重要的一搏。我认为,他在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积累的知识和修养,经过不断的消化与吸收,与原有的写生能力进一步结合,会对他未来的艺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使他的绘画作品更具传统精神,更有时代内涵,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个性面貌。

2012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