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艺术”(Video Art)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近三十年,与相邻的台湾和香港等华人区域的历史状况几乎相近。但也由于两岸三地稍有差别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样态和问题意识。作为“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的平行项目之一,“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旨在回顾和梳理上述主要华人区域的“录像艺术”的历史脉络及其影像美学问题,试图进一步展出对今天而言更为学科综合意义上的“影像艺术”(Moving Image)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近年,对于“录像艺术”在华人地区的历史回顾项目日益频繁。例如,2015年在台湾关渡美术馆主办的“启视录:台湾录像艺术创世纪”(Rewind-Video Art in Taiwan, 1983-1999)和今年香港录映太奇主办的“没有先例:香港录像艺术30年”(No References),2010年和2011年分别于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和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的“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Looking Through Film: Traces of Cinema and Self-Constructs in Contemporary Art)“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Moving Image in China, 1988-2011)都是着重主题研究和历史回顾的重要案例。“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项目,同样基于前述研究材料和成果的背景而展开。这里,不仅在于两岸三地的“录像艺术”的“内部的”比较和研究,同时也对于“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1965-2015”西方“录像艺术”历史的“外部的”回应与对话。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录像初生”、“媒介实验”和“电影转向”三个主要单元,和一个“香港录像艺术”特别展映单元,前三个单元主要对应和探讨的是中国和台湾的“录像艺术”历史脉络的代表性的作品,而这三组议题同样也大约对应于1980、1990和2000年以来的“录像艺术”在华人区域的三十年的历史及其当下的发展面貌。“录像初生”整理“录像艺术”在华人区域的出现以及主要的表现形式;“媒介实验”整体探索1990年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下的“新媒体艺术”、及中国“独立电影”和“新纪录运动”等影像创作现象和问题视为一种互动和协作;而最后一个单元“电影转向”,则进一步将“录像艺术”放置于今天全面开放的“影像艺术”的现场中,并检视其包括生产模式、展示机制及与社会文化现场的对话等批评性思考。“香港录像艺术”单元由录映太奇策划,重思香港“录像艺术”的历史与香港电影工业、“录像艺术”与动画、纪录片等多种影像艺术的美学与社会机制、现实之间的种种现实关怀。
这里的“录像艺术”,既作为一种艺术史中的艺术观念,也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扩展中的艺术展览和艺术机构的变化;同时也更重要的是需时刻面对和回应当代视野中的种种社会及文化议题。“影像艺术”作为中文词汇下的总体的影像概念,既涵盖了“录像艺术”与多种影像创作的潮流和现象的互动,也指出了不断发展中的社会议题和文化状况的思考。“录像艺术”或许表面上看只是在记录或模拟现实,但经由不同的技术装置、屏幕或我们今天熟悉的美术馆空间的布署,或者可以廓划出一种不断反思历史和指向未来的“当代性”和当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