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欢迎来到“永生市Immortal City” 常青藤计划2018重装亮相

时间: 2018.7.9

2018年7月8日上午,常青藤计划2018媒体沟通会于北京召开。常青藤计划正式发布2018的展览主题——“永生市Immortal City”。展览将于今年9月在“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动期间进行呈现。本次展览试图从“科技”出发,通过与青年艺术家的协商互助,分版块共同挖掘新媒体、快消费、重娱乐语境下,技术、人文、艺术生产间并置共生的互联关系,唤醒人类群体关乎价值、人性、信仰、文化等层面的问题意识与客观认知。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担纲总策展,中青策展新锐王麟、宋振熙、苏磊担纲策展人。

常青藤计划2018年度展览采用“邀请+征集”的方式,寻找与年展主题观念契合的原创佳作,最终由策展团队根据主题、作品、场地等因素综合决定是否入选。征集通道于7月8日正式开放,登陆常青藤计划官方网站www.ivyart.com.cn即可报名参与征集,关注常青藤计划官方微信(ivyart2014)可获取完整的报名指南。

媒体沟通会现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与两位总策展人一起,对项目过往几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2014-2015年,常青藤计划以年展的方式实现对青年艺术生态的横纵向的概貌研究;2016-2017年,年展升级为“天津青年艺术周”,以年展为核心项目,新推出创客项目、青年策展人项目、行走项目等,并将青年策展人项目固定为常态项目,将关注视野拓展至青年策展人群体;2017年,在东疆国际艺术中心落地YAC青年艺术社区项目,打造一个涵盖艺术家创作、驻留、展览、交流等功能的共享社区,实现各个青年艺术子项目间的协同联动,为青年艺术群体提供更多维度的发展助力。回顾中也有剖析和讨论,也正是基于项目四年来发展的经验与思考,才有常青藤计划2018发展进入第五年的一些改变。其后,围绕年展主题的构想源起、三个展览版块的策展逻辑等内容,总策展人和三位分策展人进行了对话与解读。

总策展人+策展人  旨在唤起更深层聚焦的讨论与思考

2014-2017年间,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先后采用推介人推荐、网络报名及二者结合等方式,无主题、媒介限制地征集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起了资料详实的艺术家数据库,与近400位艺术家实现展览合作。2018年,常青藤计划旨在更加有目的性地进行一些更为聚焦和深入的话题探讨,引导青年艺术群体摆脱创作的精英化、概念化,将思想经验和感知社会的体验更多地融入作品,赋予作品更为广阔的文化深度与精神高度。
在两位总策展人看来,年展不仅限于一场展览的呈现,而是希望发起大众的对话,吸引来自各领域文化学者的参与,针对展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延展出一系列学术论坛、讲座、出版、公教活动等。纵览过往几年的征集,作品的感染力和公众参与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期待今年能在征集阶段借助青年策展人的力量,挖掘收集时下最具共时性、同理心的当代泛象,将其当作社会镜像的映射去制定主题,有策略性地寻找到观念契合、积极回应时代的青年艺术家加入进来。

“永生市Immortal City”为题 分版块探讨新技术隐喻

从神话到现实,人类对永生的渴望层出不穷、交替上演。永生不但显现为生理层面的理想,同时也表现为日常生活的现实。正是对永生乐此不疲地求索,人类才衍生出形态多样的图文表征与思想创造,不能永恒的肉体在各种载体中得以留存,有助于实现永恒的对象也从自然、图腾、宗教、人造神话等让位于全新的技术媒介。
面对新兴科技对未来的再造以及两极分化的现实论调,年展总策展人康剑飞、盛葳提出“永生市”概念,王麟、宋振熙、苏磊则以此为主线,策划出各有所向的展览版块——“奶嘴乐园”、“神祇重装”、“乡关何处”,并通过版块间的有趣关联,给出人类前景的3个平行预想:当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从彼岸观望到此岸共处,以命运共同体来承载技术垄断的人类族群,是在大众文化的疯狂消费中娱乐至死、麻木无感,还是以宗教般的热情致敬崇高与荣耀,抑或是走向一种新生物的原乡构建?在三位分策展人的对话中,科技迭代所驱导的未来选择或许不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而是杂糅复合的多元景观。他们试图联手艺术家以人类学图景的图像“造梦者”身份对过去、当下、未来业已引发或即将触发的生态及生活日常进行前瞻排演,造梦的背后蕴含着对新技术改变人类文明进程,重构欲望感知和理性思维的反思警示。

倡导泛艺术研究 寻求跨学科对话

消费社会与图像内在关系的变更给艺术从业者以启发:创作研究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从单一图像生产过渡到多媒体、多触角社科文化态构的有机共生。这同时也暗指艺术项目及活动不再拘泥于单领域的闭环策划,而是涉及对现下科学、哲学、道德、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政治等的比较研究。

从发布会上策展团队所透露的信息,可看出本年度常青藤计划天津青年艺术周及年展项目的策略转型:敏锐地捕捉到智能科技冲击传统美学的艺术新象,尝试借由年展主题的拓展吸引各行业的前沿学者共同就人文焦虑、技术恐惧等问题切磋碰撞,创造艺术之外的知识文化生产,并对展览活动的社会有效性和公共体验性甚为重视。正如技术向艺术边界发起挑战,却也赋予艺术灵感。

策展团队共同表达出某种理想化的展览诉求,即不受制于酷炫科技的奇诡娱乐性,而是以艺术幻象的制造为行动,寻求跨学科对话及对未知世界构成的共同探索。

编/林佳斌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