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在结束了几场为纪念荷兰风格派运动一百周年而举办的“从蒙德里安到荷兰设计”系列展览以后,海牙市立美术馆的常设展览“蒙德里安与风格派”(MONDRIAN & DE STIJL)已于美术馆的一翼重新启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尼德兰地区在欧洲绵延的战火间保持着中立。尽管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悲伤与绝望的情绪,但正是在那样一段为战争的阴影所笼罩的岁月里,在中立的尼德兰地区,诞生了一场极为重要的新艺术运动——风格派运动。
一些人想象中的风格派艺术或许是冷漠而无趣的,不少画作就像是十分机械地用尺子在画板上绘制完成的。展览“蒙德里安与风格派”无疑会给这部分观众带来相当的冲击,并向他们证明:恰恰相反,运用单纯的原色(红、黄、蓝),风格派运动的成员创作了大批生动而非拘谨的、愉悦而非单调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一种对未来极端乐观的心态。
在风格派运动的发起者特奥·范·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和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之外,展览也包括大量其他风格派艺术家如维尔莫斯·胡萨尔(Vilmos Huszár)、巴尔特·范·德·莱克(Bart van der Leck)、J.J.P. 乌德(J.J.P. Oud)、赫里特·里特费尔德(Gerrit Rietveld)等人的创作。
皮特·蒙德里安
皮特·蒙德里安可能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生于尼德兰地区,却创作了席卷全世界的抽象艺术。如此成就自然不是在一夜间取得的。蒙德里安从创作风景画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泽兰的天空和沙丘鼓励艺术家运用绚丽的颜色和松动的笔触表现自己水草丰茂的家乡。神智学则启发他创作了恍若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花朵和女性形象。随后,与巴黎前卫艺术的相逢,又将艺术家引向了一种接近立体主义的创作风格。将蒙德里安的风车、低田和苹果树按照年代顺序排列起来,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发展历程,更是早期现代艺术史的掠影。
皮特·蒙德里与巴尔特·范·德·莱克
蒙德里安与巴尔特·范·德·莱克在一战期间相遇于荷兰的拉伦。在此之前,蒙德里安在巴黎生活了几年,由于战争爆发时正在尼德兰地区探亲,才一时间无法返回到法国的首都。范·德·莱克则长期在尼德兰地区工作,也曾在海牙生活过一段时间。因为对现代世界需要一种新艺术的共同信念,二人一见如故。范·德·莱克的想法一方面基于他作为彩绘玻璃艺术家的经验,一方面也源于他对形式简洁的埃及艺术的钟情。他对色彩的运用另蒙德里安着迷,他自己则对蒙德里安在抽象艺术上的探索赞叹有加。追随着蒙德里安的脚步,范·德·莱克也开始以“构成”来命名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逐渐找到了放弃具象的创作方法的勇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友谊,成就了风格派艺术的美学基础。
在巴黎接触到的立体主义艺术给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以很大的启发。有两年左右的时间,艺术家的主要工作即是,在从前的具象艺术作品的基础上以立体主义的风格进行再创作。与蒙德里安从立体主义的途径走向抽象不同,范·德·莱克采用的是一种被他称作“doorbleeding”——不可转译的术语,其含义接近“分解”——的方法。他的创作通常从一幅具象的人物或者动物的素描开始,逐步地简化成为几何图形。各自独立地工作着,蒙德里安与范·德·莱克,最终都找到了各自的抽象艺术的创作方法。
风格派运动
1917年,特奥·范·杜斯堡创办《风格》杂志,旨在为前卫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提供一个传播其思想的平台。杂志随即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赫里特·里特费尔德、范·德·莱克和维尔莫斯·胡萨尔。蒙德里安同样位列其中。白底黑线加原色色块的抽象作品很快让艺术家名扬四海,成为了一场新艺术运动的明灯。风格派艺术家对他们的观念深信不疑,他们甚至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新艺术帮助整个世界实现现代化。从座椅到房屋乃至城镇,风格派艺术无所不包,并逐渐发展成为可以和其后的包豪斯相媲美的国际艺术运动。
风格派运动到荷兰设计
同后来的包豪斯艺术一样,风格派运动对我们今天置身其中的现代世界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风格派艺术从来不仅仅包括绘画艺术,通过将原色、水平线与垂直线等要素运用于建筑、室内装饰、家具、时尚、广告等各个领域,风格派艺术家力图创造一个更好也更现代的社会。赫里特·里特费尔德设计的椅子、皮特·兹瓦尔特设计的厨房、扬·德伊克尔设计的公寓都可谓著名的案例。直至今日,在荷兰的大街小巷,人们仍不难发现风格派设计的影子。不仅如此,今天享誉全球的荷兰设计运动的血液里也始终流淌着风格派美学的基因。
(文章整合自海牙市立美术馆的相关报道,无特别标注的图片均来自该美术馆官网。)
编译/李湘宁
展览信息
标题:蒙德里安与风格派(MONDRIAN & DE STIJL)
时间:2017年9月30日
地点: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