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对岸”——中国工笔画的今天与明天

时间: 2017.10.13

此岸、彼岸与“对岸”

——写在“对岸”当代青年工笔创作展之前

 我们用语言解释周边的这个世界,可是语言并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该世界包围之中这一事实。我们见到的、我们知道的与我们主观撷取的、潜意识中被注入的,几者的关系从未被厘清。诚然,我们用眼睛触摸世界,用语言描绘现实的图景,但如何观看?无疑受到了知识结构与信仰的影响。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忙碌游弋,总是在不停地作出选择,总是将事物放在其链条之中,从而构建出“我们”及“我们周围的世界”。

然而,在我们定义周边世界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观点也一直处于一种被周边事物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当我们自信于可以完全理解并对新一代艺术家进行阐释时,是否意识到在他们眼里这种阐释似乎从未切入正题。

这恰恰是一种新型“此岸”与“彼岸”的共构关系,一种所谓互为“对岸”的历史邂逅!

此次“对岸”展,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一次对青年艺术家近期创作的视觉呈现,不如说是一次寻求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鲜有契机。

诚然,在当下的工笔绘画领域,如同水墨一样,我们不仅仅面临着所谓传统的当代性转换,同时更要面对上个世纪就兴起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冲击,而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更是不期而遇,对艺术的理解也出现了多元化。一种审美的维度?一种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考察?一种作为“事件”的“艺术”的定义抑或社会实践、个人情感层面的爬梳?也正是在不停的追问中,艺术不断转换着角色。而影响艺术史书写进程的主要群体已远非曾经相对单一的“文人”群体,平民、大众、市场、资本的话语张力日益显见。面对如此复杂的境遇,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反思着当下的现实。进而,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即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价值理念的追寻……

换言之,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游移与变动着的。只有恰恰处在纵向与横向的历史焦点上,它才生发出其独特的意义,才决定着所谓的精准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在透射着我们的思想之维的同时,又在无休止的对它进行着修正。而关于艺术又何尝不是一种游弋与变动呢?正是在不停的变换之中,用它“独有”的属于时代的特定的历史方式,触摸并体悟着这个变动着的世界,并与这个世界产生永不停息的“共振”……

葛玉君于望京花家地
2017 年9 月某日夜
(青年批评家,艺术史学者,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

对岸——当代青年工笔画创作成果以及对相关隐性问题的思考

由工笔画的逐渐繁盛,进而到“新工笔”标题式用法的泛滥,概念的生成与转化间,以类型为基础的艺术阵营随之愈加独立并壮大。从这样的结果来看,其“合法性”的问题显然已不重要,提出这一概念并逐渐令其成为一种思维导向,或才是它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现代绘画已步入一个近乎完全的以学院体系为主体构架的时代。学院教育的细分化、专业化、理论研究化等优势特征凸显,由此一个艺术门类即成为了一个可自行运转的生态圈。这与以往的不分类型、不置学科、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旧的授业模式大有不同。就绘画创作来看,题材内容、风格流向、语言形式等可以更加多元,加之艺术作品的功用性价值取向也已发生改变,如此的结果便呈现出一种向好,同时也成为一种极具力量的动能。

就当代青年工笔画家的整体画面风格来看,大体可见三种朝向:一面是借以当代艺术的视角,融合西方语境所进行的 “观念型当代工笔”;一面是因循传统技法与规制,恪守工笔画道统所进行的“复古创新型工笔”;还有一面是依托中国工笔画之必要规制与技法,植入现代语境与理念的“发展型现代工笔”。三种流向,构成当下具有艺术现代性的工笔画创作主体。而其主导思想,恰恰都显现在创新精神与现代意识之上,这似乎与“新工笔”概念的被放大不无关联。

但创作的题材与形式越多元,所显现出的问题与矛盾点也越突兀。诸如:东、西方语境与语言运用的合理性问题;固有媒介本体与现代观念是否能有效衔接的问题;轻语言而重语义所导致的缺失形式美的问题等等,不可逃避。在“时间的当代”与“语境的现代”之间,在各种艺术理念与意识形态共生的当下,新的工笔画创作该如何扩展与延伸,如何理解并规避问题的存在,如何于表现与表达之间架构起画面的有效平衡,恰恰需要一种更加理性地思考。

显然的是,艺术朝向与流行趋势并未影响作品的质量。在许许多多80 后至90 后一代青年画家的作品中,不难看到一派整体进步的景象。这取决于其所付诸的专业化训练以及正确的创作理念的灌输,因此画面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形式美基础之上的平衡。当一条合理的路径被规划清晰,当艺术表达与技术表现之间建立起有效衔接,对未来创作的成果也便尤为可期了。

本次展览所遴选出的青年画家均在这样的学院背景与现代理念的氛围下成长起来。无论是基于对传统的再造,还是基于当代意识形态所宣陈的自我主张,亦或是融汇于东西方两种语境下对艺术现代性的思考加以再现,其画面中所展现出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具足。因此问题是隐性的,矛盾于观念之间、矛盾于不同的审美取向之间,矛盾于表现与表达的融恰与否之间。

由此“对岸”,以自立平台,站在自我的视界去探看另一个世界。有所阻但可通行,见距离、明疏远,且做平行观。对岸是之于自我的审视与对视,是之于他者的不同类型、题材、语境、语言的对比与参照。古人与今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写意与工笔、具象与意象、表述与表达,甚至于今天与未来……

刘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