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场看向美术馆 ©朱润资
CUBE美术馆是一个改造项目,位于798艺术区内,与毗邻佩斯美术馆和民生现代美术馆一道,是朱锫建筑近些年来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一系列实验性的创作实践。
美术馆的构思始于对特定地段环境敏感深入的观察,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老的工业厂房,在此基础上,再注入新的建筑,从而塑造出新老建筑之间的张力,并与周边工业建筑,如佩斯美术馆、民生美术馆等建筑,彼此缝合,相互补充。
改造前建筑内景
美术馆的设计遵循原有工业遗产的肌理,采用一系列的“盒子”空间,塑造正交几何形体的秩序,一方面,这些盒子空间严格地按照原有老厂房建筑的基础和轮廓,另一方面,也映射798 地区工业厂房平铺直叙的规划思想与朴素的建造逻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着魔术般可变的中心院落,它的轮廓也是按照原有装卸货空场而界定的,南侧是借助一道独立的现浇混凝土高墙,将佩斯美术馆西侧的广场区隔开了,在强化了自身内向的领域感的同时,也将原有的、被厂房三面围合的装卸货空场转换成相对封闭的中心院落,巨大的钢梁式滑动吊车横跨在南北的混凝土墙上,它不仅可以悬挂艺术装置,也是张拉一个个自然下垂、近似反拱、形态可变的帆布的机械牵引装置。根据天气、阳光角度,这些反拱形态的帆布可以任意开合,遮阳避雨。独立混凝土墙体上藏有可以水平移动的大门,以利于超大艺术装置的运输到院落中。中心院落是人流聚集的场所、开幕式的场地、也是户外展场。
美术馆的设计再次探索了无柱、水平延伸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的表现力。新建造的两个展厅都采用无柱大跨现浇混凝士结构,一个是采用巨大的倒拱式曲面横梁,伴随着自然天光从比邻的两个拱之间漫射下来,也和中心院落的形似倒拱的帆布的机械装置相呼应。从结构角度上看,倒拱式曲面横梁被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体所支撑,展厅内部的白色美术馆墙与倒拱式曲面横梁留有一定宽度的缝隙,可以清晰地表达结构体系和受力关系;另一个是混凝士密肋式大跨橫梁结构体系,密肋横梁薄而高,凸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材料特性。
盒院 ©朱润资
主展厅 ©金伟琦
在新建造的两个展厅与老的红砖厂房之间,插入了一个近14米高有着自然天光的垂直竖向的立方柱体空间,东侧是中性的白色墙体,北和西侧是老的红砖砌筑墙体,南侧是宽大透明的客货两用电梯,它近似美术馆内部空间的中枢,连接着位于不同标高的空间。它又像一个光井,直接插在建筑最深、暗的部位。当人们个身于此,可以清晰地感知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空间的标高变化。一个薄薄清水混凝土“天桥”伴随着高低变化的踏步,游离于四面的墙体,蜿蜒螺旋而下,逐渐演变成楼梯,把门厅、上层展厅、报告厅前厅,下层展厅自然的连接在一起。
前厅 ©金伟琦
中庭 ©金伟琦
混凝土“天桥” ©金伟琦
展厅 ©朱润资
学术报告厅 ©朱润资
视线穿越透明玻璃的客货两用电梯,可以看到艺术品在装卸货区域的工作状态,是一次将美术馆背后神秘的工作场景融入公共空间的尝试。
美术馆的设计也捕捉了798工业厂房的材料特点,以朴素的现浇混凝土、红砖为主要材料,着力突出这两种材料在结构形式与围护墙体之间的交接、转换的建造特点,蕴含着798工业建筑所特有的建构文化。
地下一层展厅 ©金伟琦
装卸货与仓库 ©朱润资
图文资料由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