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开幕:探讨花鸟画艺术的当代语境

时间: 2018.4.28

2018年4月28日上午,北京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广州鲁逸文化、当代岭南公共教育联合协办,广州鲁逸传媒承办,许晓生为展览总策划的“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条屏、小品、手卷专题)”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众多来自北京、广东等艺术家代表和艺术届嘉宾出席开幕式,其中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邢少臣,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林于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纵观艺术史,在中国画领域目前已知最早的花鸟画为东汉陶仓楼壁画《双鸦栖树图》,而南齐谢赫《画品》中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花鸟画家。到了唐代花鸟画逐渐摆脱了装饰画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画种,经五代、北宋的逐步发展成熟,花鸟画也出现了诸如“皇家富贵,徐熙野逸”等不同艺术风格,此后元、明、清三代的文人画家不仅强化了花鸟画的象征意义,同时拓宽了花鸟画的语言表现形式。随着时代潮流的滚滚向前,中国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花鸟画语言的探索和变革之路也开始进行,如清末海派画家赵之谦、吴昌硕、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以及现代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等伟大艺术家们都试图进行大胆的创新变革,为中国花鸟画注入新内涵。而当下,中国社会与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重大改变,花鸟画这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画种类,它的当下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在哪里?

对于当代中国画面临的这种“焦虑”状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表示,艺术家脚踏实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再创造自己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展出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作角度和不同的语言方式,“这个展览体现了我们画家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对中国传统的信心,在这个层次上,本次展览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作品邀请展”邀请了方楚雄、范扬、邢少臣、梅忠智、黎柱成、王居明、安林、方土、陈湘波、莫晓松、连俊洲、郑阿湃、乔宜男、陈林、刘英、韩璐、方政和、林蓝、许晓彬、许敦平、叶芃、阴澍雨、李雪松、刘海勇、韩非共25位在当代花鸟画界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既有鲜明的中国画元素和根脉,又有新鲜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正是当代生活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展览的作品以条屏、小品、手卷的形式呈现,以丰富的艺术样式投射出当代花鸟画家在创作语言上传统意味与当代精神的交融,从视觉艺术与学术理念出发,深入记录当代中国花鸟画艺术的传承发展、融合创新与当代面貌。

20世纪的社会变革,让花鸟画的语言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就体历了过去近千年的尝试。而于当代人而言,影片、图像、文本,各色媒介充斥眼球,让人头晕目眩,却也习以为常。“当生活看似没有什么值得追问,形式又几乎历尽了一切的可能,艺术就有了新的困惑。”正如展览前言所写,“逸趣”这一话题的提出,正是在当代语境下,对艺术家审美与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希冀通过对语言风格、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的探索,重审当下的文化情境与价值结构,讨论花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所作出的应变。

文、图/林佳斌
(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