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时间: 2018.11.7

2018年11月6日下午,“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中国民生银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界、学术界及各大相关媒体的众多嘉宾莅临现场。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汉克·斯拉格担任策展人。

作为中国当代中青年女艺术家的重要代表,艺术家裴咏梅多年来专注于视觉艺术的创作和探索,特别是在架上绘画中大量运用流动的视角与线条:没有固定边框,没有静态意识,动态且极富互动性。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自然地融入了艺术家对于美学传统、迫切的社会问题以及当下的生态议题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一种不言自明的多重性。本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系列的最新成果,对裴咏梅近年来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呈现,也是裴咏梅的首次大型个展。

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书记高洪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向展览成功举行表示祝贺。高洪书记表示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在这个百年节点上,中央美院思考如何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对在校老师尤其是像裴咏梅这样优秀的中青年老师的培养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战略性任务。高洪书记谈到,“希望央美的青年老师要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立足扎实传统基础并不断的探索创新,关注社会并服务人民,面向社会的问题,并通过艺术创造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表示,裴咏梅是北京民生“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中非常年轻而出色的艺术家,“她的视角聚焦在中国民生这一重大主题上,记录城市变迁,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底层生活,用绘画、影像、装置等丰富媒介而又极具张力的艺术语言,反映多种文化碰撞交融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现实性。”周旭君同时认为,裴咏梅的附中、本科、硕士皆就读于中央美院,是中央美术学院现代教学体系培养的典型案例。本次展览是裴咏梅的首次个展,既是美术馆对于艺术家艺术价值的判断,更是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领航者,人才辈出的一个缩影。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在开幕式上赞扬了裴咏梅的艺术成就。李文华表示,裴咏梅熟练的掌握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语言,更为可贵的是从这些语言的运用当中跳出来而具有当代的表现能力,体现了央美人才辈出的教学水准。李文华同时表示,如何让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更好的走进生活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的话题。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在开幕式上分享了对这个展览的看法。马路认为“当线成为边界”这个展览,“线”其实不是画面上的符号的而是社会意义的隐喻,“边界”则引起了他对绘画和艺术边界的思考。中国传统绘画或书法是强调“线”的,但线也有宽窄和变化,有了变化之后才有表情和艺术的提升。他同时表示,生活中会发现”线“其实是有宽度的,这种有宽度的”线“其实就是”边界“,这种边界往往是自由生长的地方。马路希望未来的绘画应该生存在这样的边界里才具有生命活力。

最后,艺术家裴咏梅在开幕式上向来到现场的嘉宾、此次展览团队合作方、个人艺术道路上的师长和亲朋好友等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裴咏梅介绍,此次展览汇聚了她自2012的年至今的作品,是其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汇报,是关于其思想的艺术图像呈现。裴咏梅认为,艺术就是在没有获得真理之前的不断试错,年轻的艺术家在没有到达真正的艺术高峰时应该不断的尝试和突破,探索当今人类的生活感受和精神追求,发现人类在当下的思想和精神的未来,这和科学实践在精神高度上是一致的。她同时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其艺术成功的一个节点,也是新的艺术启程的出发点。她对艺术的向往和探索始终充满豪情,用新时代的色彩描绘出艺术的光辉岁月。

展览设置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一层展厅,主要展出裴咏梅近年创作《巧克力》系列、《双重时间》系列和《当线成为边界》系列,包括影像视频作品和一组装置作品。裴咏梅创作的主题皆围绕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以都市生活为对象,呈现了一个由多种媒介表达形式构成的展示系统,使社会的现场与艺术的在场在同一空间中再次相遇,可以想像这是一场无法直接对话的相遇,因为它们巳经失去了边界,唯有画面中的挥洒线条暗示着艺术思考过程中所蕴藏的潜在活力与强烈的开放性,而艺术家的态度也在此表露无遗:绘画不应被视为一种学科而固步自封,更不能因此而限制它思想的疆界和思考的可能性。正如策展人汉克·斯拉格所言,裴咏梅以精妙且不易察觉的方式展示出一种与绘画(drawing)传统不同的艺术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不间断地渗透到书写的肌理之中。她不仅从艺术表达中另辟蹊径,更越过了现实中边界的分割以及知识分类学式的归纳分层。同时,它还将可见的形式与有限的单一化标准进行对比,并以此召唤对无限性的发现与更新。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

编/林佳斌
图/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