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埃利亚松、安德里亚斯•穆埃、加藤泉等多位艺术家个展后,红砖美术馆近期推出群展“仪礼•兆与易”。与个展关注艺术家个人创作思想不同,群展需要在多位艺术家创作中寻找到某个关联性来策划组织。此次展览策展人塔雷克•阿布埃尔菲杜(Tarek Abou El Fetouh)从自己浸淫艺术领域多年的经验出发,选择了十位在“变易(metamorphosis)”这一语义上有着自我表达的艺术家作品,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对话和呈现,以其观念与形式、材料与媒介、姿态与行动形成一条想象中的仪礼之路。他们的作品形成的诗意之旅,引领我们质疑叙事的确定性,激发反思和追寻预示征兆的欲望。
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生于印度孟买)的装置《下沉》(2015)被安置在红砖美术馆展厅入口,构成了此次展览的引子。这是一件靠机械发动的装置作品,为了得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在红砖美术馆原本有着下沉设计的展示空间,经过挖掘修建出一个大约三四米的圆形深坑。深坑中注入暗黑的水质,从建筑地面上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要把观众“拉拽”进去。置身于作品前,靠机械保持的水体永恒运动操控着我们的空间与形式感知,也为我们带来一场虚无的探讨。
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的作品《神秘莱特》更像是一场动画木偶戏。这场写好脚本的木偶戏,围绕着有三十多个身份和假名的马来特工“莱特”展开。如今我们对莱特仅有的一点了解来自其他特工、间谍和叛国者的陈述,他的故事经过警方的编辑、筛选和重述后载入史册。从这事实与虚构的交织中浮现出一个满是鬼魂与裂隙的故事,而讲述它的是一个隐藏在投影和剧场幕布之后的存在,让人琢磨。
七年前,策展人阿布埃尔菲杜认识了中国艺术家胡晓媛,通过阅读她的画册和书籍,发现她的作品探讨着关于作品表面的材料如何不断地产生一种内在的变化。此次展出作品《木/檩No.7》是在木板上面铺陈一层纱网,然后在网纱上绘制下置木板的纹理。最终得到的艺术品表明,在有限形式表面的决定论之下,存在着微妙而无限的物质化可能。在这件作品中,没有里、外,没有主、次,没有和谐、突兀,没有精致、粗粝,有的只是物与物的形态变幻。
展览还邀请日本艺术家樫木知子(Tomoko Kashiki)、中国台湾艺术家刘肇兴(Jawshing Arthur Liou)、俄罗斯艺术家陶斯•马哈切娃(Taus Makhacheva)、泰国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柴•斯里斯(Chai Siris)等艺术家。刘肇兴的视频装置《廓拉》(2011-12)源自艺术家在女儿去世后,自己从拉萨出发穿越西藏高原的一次情感宣泄之旅。作品模拟了他的超世之旅和缺氧导致的幻觉,并追溯了在广博山峦中搜寻内在平和的过程,唤起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精神反思和庇护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刘肇兴发现这样一个朝圣之旅像是一个圆环,无始亦无终,整个变化是不断进行的,只有变是永远不变的。韦拉斯哈古和斯里斯的视频作品《迪里拜尔》(2013),描述了一个城市建筑工人在暖冬的驱使下进入一种“睡眠”的存在,身体与精神在博物馆和劳动营之间移转。这段昏睡之旅慢慢变成一种梦境与幻觉的交响,他的感官被沙漠中不可见的水依附,成了哺育着树木、鸟儿、机器和建筑的源头的一部分。影片让“昏睡者”跨越界线,在各种经济与社会地位、意义及生死之间穿行。等等。从观念层面来理解,这些作品无不都在探讨一些可以在亚洲传统文化中寻根的话题。
此次展览作为一次亚洲艺术家群展,但塔雷克一直强调他不是刻意而为之地选择了亚洲作为视角。艺术家胡晓媛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这恰恰找到了一个观看的角度。在全球化备受质疑的今天,“现代性”也被很多人诟病的现在,这个角度正好展现了某种东方有可能带来新的一种思维传统。
当我们还在思索艺术家身份问题时,策展人已通过展览向我们进一步阐释展览的主题思想。正如策展人在所言,“亚洲”并不是此次展览核心的观念,展览想要展示的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可能不是西方的一个认知论能够去概括的。“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引申有“变易”“简易”“不易”等意。“变”与“不变”的规律古来由古代的巫师通过方术、方物学、天象学对自然的观察和提炼,得出事物发生前的征兆即为“兆”,其中伴着仪式、仪礼的进行,反过来又作用于物质世界。现在的宇宙科技,同样符合古代“仪礼”、“兆”与“易”形成的传统思维系统的运作模式,是道德世界作用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实现方式。
塔雷克•阿布埃尔菲杜从2011年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研究。曾策划含众多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如2009年沙迦双年展;2013年被《艺术论坛》评选为年度十大艺术展之一的“Home Works 6”艺术展;2015年“以免两大洋相遇”艺术展;2016年 “时间到了”艺术巡展。以及2017年为红砖美术馆首次策划“爱之囚-邢丹文个展”。从阿布埃尔菲杜的策展经验来看,他似乎擅长于群展的策划。此次群展,集合了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十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或用绘画、或用视频、或用机械装置,细细观之,它们汇成了一次集体对话。这场对话将不同的思辩与方法论交汇一处,令知觉的刻板模式出现转变,并诱发直觉感知,从而触及我们与自然的关联,并唤起鬼、灵、梦、幻与心理灵性的动能。在我们当下的超消费主义世界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提出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文/杨钟慧
图/红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