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间美术馆策划发起,在《“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12年之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晓霞2018年12月29日应邀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办了学术演讲活动,并与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展开了深入对谈。
宋晓霞教授认为分析中国美术的历史形成、建立全球艺术历史的视野,都是涉及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的视野中如何表述自身、建立主体性叙述的重要途径。
回顾:问题的缘起与问题的结构
宋晓霞教授首先就现代性问题在其个人学术视野中被逐步明确的过程作了简要的背景介绍。1998年,在临近20世纪末、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对过去一个世纪艺术发展状况的反思与评价成为艺术界和思想界的共同话题。为此,宋晓霞教授开始了她称之为“田野调查”的工作,在电影、戏剧、舞蹈、音乐、设计、建筑和视觉艺术等不同的外来艺术领域,选取了12位艺术家以中国艺术发展的百年历程为背景做了访谈,结集为《有事没事:与当代艺术对话》(重庆出版社,2002)。经过“田野调查”,宋晓霞教授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美术现代发展的三个基本认识,并深深地影响了她在此后的学术研究与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视野:
一、无论哪种艺术样式,也无论它在20世纪何时发生,这一百年的发展如何,若层层深入进去最终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问题:现代性的焦虑。
二、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在学科上被分成“近代美术”、“现代美术”、“当代美术”的不同单元。如果放宽历史的视野,把中国现代美术作为一个有机的过程来把握,或者在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中重新认识中国
三、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方案(1980年9月11日哈贝马斯接受阿多诺奖的演讲)“现代”的问题并不因“当代艺术”的通行而了结,21世纪的18年已经过去了,现代性的问题迄今尚未完成。哈贝马斯称现代的意义在于为时代精神找到客观性表达,时代精神总是能够自发性地对历史当代性进行自我更新。
现代性观念与欧洲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那么欧洲以外的时代精神的表达是否具有现代的意义?
1999年,宋晓霞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做了题为“从中国出发——中国艺术现代性自我确认”的演讲。2006年应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的委托,宋晓霞教授策划了“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转型”跨学科学术研讨会(2006年4月29日-5月1日,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将中国现代美术的核心问题放到关于现代中国的思想实践中交流对话与检验。宋教授笑称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讨论,会议邀请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富有影响力的各界著名学者,诸如林毓生、金观涛、刘青峰、甘阳、刘小枫、酒井直树、包华石、特里 史密斯、夏铸九、葛兆光、张隆溪、陈平原、孟悦等,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就现代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锋,张信刚、李欧梵、黄子平、吴宏一、高名潞、朱锦鸾等也与会参加了讨论。
宋晓霞教授还介绍了跨学科研讨会议题的设计及其背后的学术思考。会议前三个单元的议题“现代性与中国的问题意识”、“现代性的差异与矛盾”和“现代性与中国学术的自主性”,旨在现代性话语的历史结构中,从反思、质疑与建构、建设双重方向上探讨现代性的中国问题,打通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诸问题的内部关联。第四单元“对现代性转型的自觉:现代性的中国经验”侧重重建自身历史的连续性,使中国的历史经验在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阐释框架中发挥创造性的价值。“圆桌会议”,其潜在的问题指向是:我们关于现代性的中国问题的讨论,能否对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理论产生真正的冲击,并对现行“普遍性”的概念体系提出修正?
会后学者们提交的论文和研讨会的录音整理文字编辑成书:《“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
新识:对现代性问题的再反思
卢迎华馆长指出,之所以要在中间美术馆举办这次“旧书发布”,是因为有些思考愈久弥新,这场12年前的讨论在今天仍然有所回响。今天围绕这部旧书展开对话,具有特别的意义。宋晓霞教授肯定了中间美术馆将其学术立场植根于全球视野中的本土,强调既与世界各个角度落保持关联,也与中国自身的历史进程紧密对话。在她看来,中间美术馆近年来的工作说明,我们今天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再反思,不仅已经有了更多的艺术与思想上的实践,而且新的认识框架也正在形成。宋晓霞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认识框架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一、中国的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再反思首先需要我们从自身的经验中构建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建构,角度、观念、方法可以是多元的,但是都需要我们从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历史中,发掘、发现、发育、培养和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可与世界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思想、观念和方法。
二、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产生于现代世界中的自我表述与自我认同,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中如何表述自身,建立主体性叙述的重要途径。这种以自身历史经验为基础的叙事模式的建立,需要长期的思考与追问过程,这也是在今天重提这一命题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中国的艺术实践和思想实践,能否为当代文明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思想以及与之相随的思想方法?这是我们今天再反思现代性的问题,需要确立的一个认识维度。
基于以上认识,宋晓霞教授自2014年始,在中央美术学院连续5年开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研究生课程。这一教学实践,旨在建立全球艺术历史的视野,从不同视角、多个维度理解、分析中国美术的历史形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中建立主体性叙述,播下思想与方法的种子。
演讲之后宋晓霞教授与卢迎华馆长就《“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对谈。最后,围绕演讲和对谈的内容,在场听众踊跃提问,问题包括对“自觉”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反思,也涉及到从展览策划、个案研究角度介入的不同视角。诚如卢迎华馆长分享的那样:“用如获至宝这个词来形容我读到《‘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这本书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其中涉及的问题意识也是我们今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
文/郑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