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丨漫谈与解读:林岗的艺术探索

时间: 2019.4.28

CAFA讲座丨“林岗:写生”展览讲座——林岗的艺术探索 

林岗先生将近90余载的艺术探索历程,叙述着他深处艺术之林的故事,呈现着他寻找艺林之岗的心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林岗:写•生”展,让观众通过林岗作品感知其艺术生命。2019年4月18日晚六点半,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林岗的艺术探索”讲座,邀请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林岗先生家属林延、艺术家韦佳,研究学者刘鼎。他们将从多角度解读林岗的艺术探索之路,从而启迪青年艺术来者。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李垚辰主持。

解读林岗•从策展思路

策展人吴洪亮从策展的角度对林岗进行解读。他认为林岗先生作为老一辈艺术家,怎样通过展览来解读其艺术探索之路,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央美连续举办过多位老一辈艺术家的展览,但本次展览仍需要通过对林岗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林岗与央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展览也举办在央美,所以需要通过展览呈现艺术创作、绘画本体、启发学生等问题上考虑。展览以“写•生”为题,以间隔符分开二字,意在突显它们各自的丰富意涵。“写”,与画不同,它更接近书法用笔,每一笔都承载着主体的情绪和意志。“生”,是现实的生活,也是鲜活的生命,更是涌动的心潮。林岗的“写•生”,既是写外在的自然造化,也是写内在的生命情感。前者表现为他贯穿一生的写生积累,后者凝聚成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抽象创作。本次展览设计呈现的是一个纯净简单的设计,这也是林岗先生的要求。先生坚持用白墙展示自己的作品,从中也可以感知他对艺术探索的淡定与坚持,这也是其艺术生命的特殊力量。

解读林岗•从艺术创作

林延女士作为林岗先生的女儿,通过与父亲一起生活中的片段故事进行解读。她谈到,父亲在早年并不关心展览事宜,但到了晚年却主动提出此事。父亲的目的只是单纯想要美院附中的学生观看,让学生知道他的绘画是怎样通过写生,发展到后来的抽象艺术形式。她说到父亲的抽象绘画中都包含着可以叙述的故事,故事本身带有一种创作的激情与情感,从而通过抽象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策展人吴洪亮通过与林岗先生的接触中感知到,林先生是一个对艺术创作有着强烈的探求欲望与持久好奇的人。韦佳先生作为林岗先生的家属,他感受到先生是对绘画充满极度的热爱。在辛勤的创作中,使其不断探索绘画中的线条、笔触、色彩,这些都是绘画中最基本的语言要素。所以无论在其主题性绘画创作中,还是在后期转向抽象绘画创作,先生的创作手法与绘画语言都是一脉相承的。

解读林岗•从艺术历程

学者刘鼎从林岗的个人艺术历程与中国八十年代艺术史背景的角度进行解读。林岗先生早期前往苏联留学,在苏联学习期间不仅学习社会主义美术,也接触学习19世纪欧洲艺术。但同时央美也展开了苏联援华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这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毕业生,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以及改革开放后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林岗回国后对艺术的不同理解遭到某些质疑,显的格格不入。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质疑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反作用于其艺术上。林延女士补充到,父亲在苏联学习时,主要学习写实主义绘画。但苏联同学本身写实功底都很强,很少接触中国留学生。苏联同学会在自己在家举办画展,但作品很少有写实的绘画,大部分是十分抽象的艺术。这个经历也为父亲成立央美第四油画工作室产生重要的影响。

解读林岗•从抽象艺术

关于林岗先生晚年转向抽象艺术的问题,与会嘉宾也给予不同的解读。林延女士提到,在陪同父亲晚年参观欧美国家的美术馆、博物馆时,父亲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并不是十分喜爱,反而偏爱培根的作品。其在后期的艺术创作中也更重视对材料的理解,这点对央美油画教学也产生重要影响。在第四工作室成立后,给学生更多自由的选择,让学生对现代艺术进行探索与研究。虽然在八十年代写实绘画很快就能进入市场,但父亲却没有画太多写实作品,反而尝试用抽象的方式,更为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在其最初尝试的两年间,作品很少,还是在不停的探索、琢磨之中。韦佳先生提到,林岗先生创作的小图隐藏有很多私密的东西,不强调好坏,愿求得真实。他在寸方纸上不停地绘画,探索他需要的真实。他在进行创作过程中,通过绘画大量的草图来和自己交流,草图里包涵他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最为个人化的表达,草图也成为其抽象绘画的基本雏形。刘鼎先生提到,在八十年代很多关于抽象艺术的问题,都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响,他们通过形式与材料来解放艺术。他认为林岗的艺术始终没有脱离现实主义的范畴,他的抽象是对装饰形式的转换,也包含了美国游历后的感受。林岗的抽象创作不是即兴的创作,都是有计划和经过反复推敲的。吴洪亮先生讲述到,从林岗先生早期写实绘画作品中描绘长征途中的小草稿,与后来抽象画中的笔触是有联系的。类似与林岗先生这样年长的艺术家,他们的共性就是身心统一。林岗的作品不是纯抽象,其作品中都与联想和过去的经历有关。

讲座最后,部分师生根据自身的创作经历提出相关的问题。

文/林路 
图、视频/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