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丨马里奥•塔代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技法与秘密

时间: 2019.5.9

2019年5月7日晚,达•芬奇系列讲座——“《最后的晚餐》中的技法与秘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米兰列奥纳多3博物馆与研究中心(Leonardo3 Museum and Research Center)的首席研究员马里奥•塔代伊(Mario Taddei)担任主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担任本场讲座主持。围绕作品现状、复原过程、图像分析和达•芬奇的创作过程,塔代伊带领观众以全新的目光进入《最后的晚餐》。

在对达•芬奇的作品进行初步梳理之后,马里奥教授首先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抛开许多对《最后的晚餐》的解读和评价,单纯地去观看它时,我们还会把它当做一幅杰作吗?马里奥教授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最后的晚餐》的现状,这幅画只保留了不到35%的最初面貌,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严重的损毁状况阻碍了我们对画面进行准确的分析。

因此,马里奥教授和他的同事在米兰列奥纳多3博物馆与研究中心开始了复原画作的项目。这一项目利用3D技术,根据达•芬奇本人的底稿和素描以及不同画家的摹本,还原了画面最初的色彩和细节。马里奥教授通过交互式多媒体向观众展示了复原的过程和背后的推导逻辑。在复原后的画作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原本无法看到的地方,比如犹大不小心撞翻的盐罐、墙上挂毯的纹样、餐桌残缺的部分。此外,马里奥教授将观众的目光带到了画面上方的弦月窗上,他根据斯福尔扎城堡的文献,复原了其中盾牌形状上斯福尔扎家族族徽的图案。当然,更重要的还有画面的色彩,它把我们带进了更为贴切的观感之中。

细节和色彩的还原一方面使画作的呈现更加接近达•芬奇真正的绘画技术,另一方面还破解了各种荒谬的解读和臆想出来的“秘密”。接下来,马里奥教授运用其科学的方式对《最后的晚餐》展开了具体的图像分析。他通过建筑的功能推测耶稣背后风景中的城市的位置、利用面部光影判断光源的方向、结合《圣经》对十二门徒的叙述确定人物的身份。

马里奥教授表明,图像分析中的某些猜想和假设还未得到充分的论证,但他希望保持质疑的精神。《最后的晚餐》并非“完美无缺”,他发现了其中的“错误”。在这一部分中,他严格按照几何学透视的规则,指出了环境比例和人物比例的不协调:倘若画中空间与真实空间的透视关系是连贯的,那么根据几何学计算的结果,餐桌的长度应当与左右墙面的间距一致,故餐桌两端并不能容纳画中的人物。由此判断,餐桌的比例失调,而人物显然被放大了,对于这一时期的画家来说,这种做法并不合理。然而,达•芬奇的“错误”并没有毁掉这张画,画面仍然保持着和谐的观感。与其说达•芬奇犯了透视的“错误”,不如说精通透视的他创造性地运用了透视,以至于构造出了“三维”的画面效果,这才是达•芬奇的天才之处。

不过,在马里奥教授看来,达•芬奇的创想不是凭空产生,显然还受到了其它方面的影响。就“房间中的房间”这一表现方式而言,在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的《最后的晚餐》中其实就出现了,达•芬奇显然观看过这幅作品;在达•芬奇的手稿中还出现了对卡斯塔尼奥(Castagno, Andrea del)《最后的晚餐》的人物临摹,他发现大多数画作都将犹大孤立于餐桌的一侧,试图打破这种画面的不对称性;不能忽略的是,作为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学生,达•芬奇或许继承了老师绘制人物轮廓的方式——利用光照后留在墙上的投影(这也可能是人物比例变大的原因)。实际上,如果我们了解达•芬奇的创作方式,这些发现就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了。马里奥教授分享了他的团队开发的一款讲解系统,它能够让我们体会达•芬奇的艺术创作过程。《最后的晚餐》历时四年才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达•芬奇在脚手架上画了四年,他往往要用漫长的时间进行研究、临摹,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进行绘画。从这个层面来说,马里奥教授的复原项目还尽可能复原了一位“真正的”达•芬奇。

马里奥教授认为达•芬奇并不信仰基督教。这幅《最后的晚餐》表面上看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体现神学启示,实际上却是回归人间的主题。他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回到画作所处的时空之中。不难发现,餐桌上的盘子反射着人物衣服的颜色,这说明了餐具材质的金属特性,然而在画面场景“最后的晚餐”应当发生的时间中并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餐具——实际上整个餐桌都应该属于达•芬奇作画的时代。马里奥教授进而提到达•芬奇画作人物头上光环的缺席,这些发现才是他所认为的“秘密”。

讲座尾声,马里奥教授又指出了达•芬奇的“错误”——自创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为了追求理想的绘画效果,达•芬奇选择了如此“费时费力”的方法,而且还并不适合壁画的绘制,加快了画面毁损的的速度。马里奥教授问:《最后的晚餐》变成现在这样,是谁的错?大概不是时间,而是列奥纳多•达•芬奇自己,这是他留给自己、留给我们的遗憾。可正是伴随着这些“错误”和遗憾,达•芬奇才成为了“达•芬奇”。

马里奥教授精彩的讲演之后,王春辰和问答环节表现出色的观众被邀请通过VR设备观看复原的《最后的晚餐》,身临其境,体察达•芬奇的绘画技艺。现场观众与马里奥教授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针对艺术与科技、画面细节等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在马里奥教授眼中,达•芬奇是90%的科学家,10%的艺术家,6000多张的手稿可以作为证明。不过,也恰恰是他在这些领域所花费的精力,让他在艺术领域获得了超越。

文/胡子航
图/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