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以真乱假:《蜻蜓之眼》与徐冰的图像世界

时间: 2019.8.26

影像、展览、徐冰,构建出一股神秘的力量,让观者跳进图像世界的深渊。

当具有能量的事物相互碰撞时,其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吸引外界的秘密。徐冰先生继2010年《凤凰》项目之后,与今日美术馆进行第二次合作,推出“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也是其回国近十年艺术发展的最新见证。这场展览似乎围绕徐冰电影《蜻蜓之眼》的展示,把其艺术的历史与当下,进行一次完美的叙述。本次展览呈现出三个层面的感知。第一层面是感受电影《蜻蜓之眼》,第二部分,是文献展区;第三部分,是理解徐冰及其艺术的9个“关键词”,从而深入解读电影《蜻蜓之眼》与徐冰艺术创作过程。

·以真乱假:《蜻蜓之眼》

为了展现《蜻蜓之眼》这部影像,在今日美术馆二层全新打造一所“蜻蜓影院”。《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艺术影像作品,片长81分钟。本片由翟永明和张撼依联合编剧。马修(Matthieu Laclau)和张文超担任联合剪辑。李丹枫担任音效指导。半野喜弘担任原创音乐制作。

《蜻蜓之眼》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在其创作之后,便获得大量的电影节奖项。这部作品没有大范围的公映过,仅在某些展览中出现过片段式的展示,让人充满无限的好奇。这部影像将现实社会中公开的公共监控影像,通过实验性的艺术方式,叙述着一个“怪异“的爱情故事。影像的手法、剧情、观念更需从艺术层面观看,若仅作为一部电影看罢,易遗漏乐趣,或自寻短见。

《蜻蜓之眼》全部采取过去数年间发布在云空间的现成监控影像,艺术家在大量公开的素材面前,如同一只带有复眼的蜻蜓观察着世界。但怎样去将这真实日常中,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影像展示在观者面前,是需要用一个无中生有的情节将其串联。或许艺术家认为这些带有偶然性的陌生场景的记录,更容易让观者回归于自我存在世界的关照。剧情中所呈现的图像,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旧有图像的视觉归属,从前的图像来源于艺术家,归属于大众;而作品的图像来源于大众,却归属于艺术家。艺术家用带有监视意味的图像世界,把观众变成了一个合法的“偷窥者”,这种“偷窥”是通过情节强迫给予观众的。

剧情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凸显出艺术家对作品综合表达的理解。故事中一位因病而进入寺庙代发修行的女主,在离开寺庙后进入一家奶牛场工作,男同事却爱上了她。女主离开奶牛场更换了多个工作,最后经过整容当上网红主播。男生一直暗地跟踪女主,但在跟踪中失去女孩的线索后,男生通过克隆女主的容貌与生活经历去爱着女主。男生通过整容变成女孩的样子,并重新经历女主曾经生活与工作过的内容,最后回到女主曾经待过的寺庙。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当男主追寻不到女主的爱意之时,男主只好将自己一步一步变为自己所爱的女人。这是充满极端的行为的爱情故事,但却显示出爱情对人的奴役。工业文明构建下的人类,被压抑的爱欲到底如何表达,需要从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潜在影响寻找出路。《蜻蜓之眼》这部影像用最为真实的素材,却构造出一个最为真实的假象,从而以真乱假。

·以旧观新:文献展区

观看完《蜻蜓之眼》影像之后,在美术馆三层特别策划了文献展区,在聚焦探讨艺术家《蜻蜓之眼》作品概念和幕后故事的同时,尝试关联性对比的策展方式,使整个展览试图建立一种集文献整理与视觉展示的对话。徐冰的艺术创作是带有一种强烈的逻辑变化,在其作品中总会凸显出核心的概念的裂变,他总会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找到坐标,并释放其独有的艺术创造。文献展区用历史的视角,再度串起有关联作品间的逻辑。徐冰的作品给人展示的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的呈现。详实的创作记录,认真细致的手稿,充满思想的作品,无不让人对艺术产生敬畏之情。

“以旧观新”也是理解《蜻蜓之眼》的一种解读方式,从徐冰以往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其最初的作品《析世鉴一一世纪末卷》为例,他把虚假的东西尽最大努力,变为一种似乎合理的存在,从而让这些陌生的符号,很顺利的被人们接受。但《蜻蜓之眼》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将大家经常见到的真实影像作为素材,却用一个怪异的故事让真实性消逝,使其变为一个有趣而非真实的故事。通过真实创造一种假象,创作从“以假乱真”到现在的“以真乱假”。

文献的目的之一就是还原每件作品背后的深意,让观看的路径变的真诚而明朗。文献展区的展示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补充,但因为过于简短的描述,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目光,尤其相较于徐冰作品所呈现的真实震撼感官而言,这种方式对陌生的观众而言是带有一定理解的困难。

·以闩解门:9个“关键词”

徐冰是一位带有个人艺术史性质的艺术家。完整的艺术创作历程,风格差异的作品呈现,个案研究的丰富文本,全球范围的艺术影响力等,这一切并不是对其艺术贡献的承认,而是展现出艺术家能用更为清晰、明确的艺术观念影响更多的领域。

本次展览的策展团队,用9个“关键词”让观者更为精准的理解徐冰艺术的过去与未来。这第三个部分,也是这次展览最为用力的部分。“世界图像”的9个“关键词”大约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及来源:一,徐冰艺术生涯中具原创性的艺术概念;二,围绕着《蜻蜓之眼》的大量评论中较为频繁出现的问题及理论观点;三,《蜻蜓之眼》生产过程中的特定概念及方法,这三种类别的“关键词”是互为关联和对话的关系。同时,增加展示徐冰过往艺术发展的关键概念及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比较探讨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的艺术命题与形式实验,对于整体性的理解徐冰的艺术工作,更有较为本质的把握与内在脉络的体验。[1]  

9个关键词如同打开徐冰图像世界的9个门闩。9个关键词分别是:复数性(Plurality)、社会能量(Social Energy)、文字与影像(Characters and Images)、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档案热(Archive Fever)、身体(Body)、非形式(Non-form)、肖像权(Portrait Rights)、直播与剪辑(Live Streaming and Editing)。这9个关键词是理解徐冰的必由之路,给予观者一种全面的解读方向,但过多的概念展示,是否会让艺术的观念消解。

世界图像与徐冰《蜻蜓之眼》展览,暗示出艺术创作中影像媒介的巨大魅力。也再次说明在真假混淆的艺术世界中,我们需要用怎样的视觉心灵面对未来的图像世界。 

文/林路  
图/主办方提供、宋沁睿  
[1]展览中文字  

展览信息: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主办机构:今日美术馆 、徐冰工作室  
策展人 :高鹏  董冰峰  
参展艺术家 :徐冰  
开幕时间:2019年8月18日下午1点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8日- 10月24日(周一闭馆,8.18、8.19不对公众开放)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至3层  
展览支持:摩天轮  
创作伙伴:ThinkPad  
影像方案提供:明基投影  
设备支持:B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