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下午16:00,紧随“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隆重开幕之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素描、版画部资深策展人卡特琳娜·卢瓦塞勒 (Caherine Loisel)女士在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作了“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讲座。此次讲座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配合此次展览而筹划的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
卡特琳娜首先向听众介绍了此次展品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她指出,这次展览的缘起由她所在的部门,即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素描、版画部的研究人员对一本画册的研究引起。这本画册由19世纪的画商制作完成,并在整个19世纪的许多艺术家工作室广泛流传。鉴于此,研究人员决定将这部画册上涉及到的所有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展”。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卢浮宫文艺复兴藏品中极为珍贵的部分,其中有几件版画作品是当今世存的唯一版本,并首次在卢浮宫以外的场地展出。该展览的展品皆来自著名收藏家爱德蒙?德?罗契尔德男爵的个人收藏,男爵子嗣于1935年捐赠给卢浮宫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批著名的捐赠包括三千多件素描,四万多件版画,数量庞大的手抄本及珍本书籍,被后世誉为“版画博物馆”。这次展出的作品即是从这批珍贵藏品中精选出来,并围绕文艺复兴专题展开。展品包括十五至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肖像、创作手稿、羊皮书插图、建筑草图、纹样设计等各类作品121件,涉及素描、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
卡特琳娜例举部分典型展品,并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以期揭示出此次展览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艺术史意义。
卡特琳娜大量举例,以论证“文艺复兴”一词在艺术创作中的含义和表现。所谓“文艺复兴”,对15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而言,首先是“复古”。这种复古热潮不但表现在对古罗马废墟、建筑、遗址的热情描绘上,而且表现在对流传下来的古代遗物的热爱上。艺术家不仅经常将古罗马废墟、遗址,及罗马式建筑作为作品的背景或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进行精心描绘,而且对现存的古罗马雕塑、浅浮雕样式以及古罗马建筑遗址壁画进行模仿或将其视为创作的灵感来源。这种“复古”的潮流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艺术的主导之一,几乎所有艺术家都热衷于此。
以Pintoricchio为例,他精心研究在罗马发掘出的尼禄王宫里的壁画。此次展出的Pintoricchio的作品风格能够看出明显受到尼禄王宫壁画的影响。由于尼禄王宫被发现时已经坍塌深埋于地下,艺术家们钻进地下临摹壁画,遂将受尼禄王宫壁画风格影响的画风称为“洞穴式壁画”。这种“洞穴式壁画”与中世纪拜占庭艺术风格截然不同,而带有明显的古罗马艺术风格特征。
Pintoricchio对古罗马艺术的热爱范围广泛,不仅仅表现在对壁画的痴迷上,还表现在对古罗马雕塑和浅浮雕作品的热爱上。此次展出的这幅素描作品的灵感即来自于古罗马的浅浮雕。(图1)Pintoricchio创作的小圣婴形象,头部较圆,四肢丰满,五官较为紧凑,嘴唇小巧。从Pintoricchio的作品中能够看出受其老师佩鲁吉奥的影响,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也曾师从于佩鲁吉奥,从这件作品中,观众能够看到三者之间密切的师承关系。
在博洛尼亚进行创作的弗朗吉亚(Francesco Francia )也深受古罗马浮雕的影响。从此次展出的这件作品中能够看到古罗马浅浮雕的诸多因素,如画面右侧的山羊与嬉戏的儿童,即采用古罗浅浮雕的视觉效果。(图2)弗朗吉亚的作品显示出与曼塔尼亚之间的师承关系。
曼塔尼亚主要活动于曼图瓦。他象其他大师一样博学多才,他不但绘制壁画,而且画素描,创作油画。他创作的一些作品主题极为复杂,时至今日仍然难以诠释。之所以如此,部分由于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文献,而这些古代文献如今又无从考证。(图3),该作品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关于这件作品的主题,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学者推测该作品有可能表现了一位圣徒复活的场景。曼塔尼亚之所以选取这一题材,目的可能是为了表现躯干扭转运动的活生生的姿态,以及覆盖在身上的衣服纹褶的特殊处理方法,这些衣物的褶皱与其说是布料的质感,毋宁说更像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曼塔尼亚在绘画中追求雕塑感的处理方式,使人物看起来似乎是从大理石中脱离出来,体积感得以充分体现。
卡特琳娜指出,曼塔尼亚这种在绘画中追求雕塑感的处理方式,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即各种不同类型艺术之间的关系,人们热衷于探讨和争论各门类艺术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人们尤其关心到底绘画是第一艺术?还是雕塑是第一艺术?或是诗歌是第一艺术。曼塔尼亚这幅绘画,实质上表明画家也能够凭借科学知识和技巧,达到像雕塑的视觉效果。
然而,文艺复兴艺术不仅仅只热衷于“复古”(他们“复古”的目的也是为了使自己时代的艺术风格有别于即将过去的中世纪),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态度同样充满热情。艺术家的眼睛掠过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精心描绘当时的建筑,既包括教堂,又包括皇宫或贵族官邸;热情地刻画同时代人,如实描绘他们的服饰、所用器物、所从事的日常活动,庆典以及战争;此外,艺术家还给予动物、植物、鸟类以极大的关注。
在展品中能够看到表现费拉拉宫殿的壁画,(图4)此图再现了建造于15世纪的费拉拉宫殿的部分原貌。从展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们采用复古因素建造当时的王宫,包括有槽痕的古代柱式,科林斯式柱头,以及三角楣式的装饰带。
此壁画再现了1 5世纪意大利的理想宫廷生活。同时将古代审美趣味与当代现实因素进行了完美结合。背景的建筑表现出复古的审美趣味,而近景中的人物神态及其服饰描绘则再现了15世纪费拉拉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壁画上人物的衣着正是15世纪中期典型的服饰,他们头戴红色圆帽,肩上披袍。15世纪中期的艺术家尤其热衷于描绘当时的人物容貌与衣着,这就使肖像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在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最早产生,并随后影响到欧洲各国。(图5)
卡特琳娜特意提到展厅展柜中陈列了一本专门描绘动物的图册。(图6)这本动物图册出自1440年左右佛罗伦萨的一个画家工作室,是现存于世的唯一一本文艺复兴时期描绘动物的图册,因此,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藏品。这本动物图册长久以来被作为摹本供后世临摹,其影响已经不仅仅在绘画、雕塑等所谓的纯艺术门类,而且成为刺绣、工艺品、壁毯、挂毯、服饰、布料等的装饰性图案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此次展览的专题之一,与这本珍贵动物图册同时展出的,还有零碎手抄本中绘有动物形象的散页,这一专题说明15世纪的意大利社会对各种动物的普遍喜爱,尤其是马匹、狗、鸟类等。
文艺复兴艺术家对现实关注的视野如此广泛以至于他们经常有描绘战争的作品。(图7)15世纪的意大利由多个城邦组成,并不统一,各城邦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意大利北部各城邦之间的战斗尤为频繁。关于战争题材作品的兴趣多集中在对士兵铠甲的描绘,从中可以辨认出显赫家族的族徽。其中尤其集中在对战马的描绘,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的大师都为后人留下了对马匹进行研究的作品,如达芬奇。在这些习作以及作品中,战马经常与核心人物一起,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位置,成为画面的中心。(图8、9、10)
此外,卡特琳娜还从形式主义艺术史的视角出发,引导观众从此次展品中看出风格之间的承传、演变的迹象。除上述几例外,另有一个值得一书的例子。即阿尔迪杰洛所表现的壁画艺术相对于乔托的壁画艺术,发生了明显变化,他的创作使一个新的绘画流派得以繁盛。观众能够从他的画面上看出建筑物明显的纪念性风格。这虽然与乔托极为类似,但相比较于乔托而言,建筑物显得更为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阿尔迪杰洛的壁画原作世所不存,此次展览中涉及阿尔迪杰洛的两幅作品,皆出自一位专门临摹阿尔迪杰洛作品的画家的摹本。
卡特琳娜指出,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仅仅从事绘画、雕塑、素描这样的纯艺术活动,而且绘制或设计家具等现实生活用品的草图、样稿,甚至也充当城邦重大节庆活动的布景师,这些重大活动既包括宗教、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也包括统治该城邦的显赫家族自己的重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15世纪文艺复兴的艺术家犹如早期历史学家一样,为人类历史留下了第一手资料,只是这第一手资料是图像的,而非文本的。
综上所述,卡特琳娜主要从藏品的背景资料、图像分析、以及艺术家风格的分析入手,对展品涉及的重大主题进行了归类总结,为观众大致勾勒了“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展品的特点——既“复古”,又“现代”。这些作品的特点不仅仅是展品本身具有的,而且反映了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社会与文化。15世纪的意大利既向往古代,崇尚 “复古”,又热爱生活,追求“现代”,这正是所有人类社会转型期共同的时代特征。
郭红梅
转载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