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讲座的最后一讲于2011年1月4日下午2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这次讲座依旧由王春辰主任主持,主讲人是中央美院人文学院09级的博士郭红梅,这次讲座的主题汇聚了美术馆近期两大展览所关注的主题,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以及女性形象。
郭红梅博士主要是从视觉文化中性别研究的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文艺复兴时期是历史上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圣母形象塑造时段,这源于中世纪晚期兴起的圣母崇拜。但是相对于中世纪对对神学中神迹的表现,对神圣神性的表达,文艺复兴强调对人性的凸显,对人的现实经历的描绘。圣母在这个时期就被描绘成为一个现实中的母亲,她的经历与现实中一个母亲的经历非常吻合的。
首先郭红梅博士将造型艺术中涉及圣母形象的题材分为五大类:受胎告知;圣诞;圣母子;基督上、下十字架;圣母圣天。这五种题材分别对应了现实中一个女人一生中面临的五种经历;怀孕期;生产期;哺乳期和养育期;丧子之痛;死亡。郭红梅博士主要借鉴了《圣经》文本中所叙述的圣母形象、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圣母形象以及这个时期女性的现实生活状态这三个方面,对照五个时期的圣母形象进行考察。
通过对比会发现,在《圣经》中对于这五个时期的圣母描绘的很少甚至没有提及,那么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就从现实中汲取了很多的信息。在受胎告知中圣母被描绘成一个在修道院或是在闺阁中正在读书的青年女子,听到自己未婚先孕的消息惊慌失措。这完全符合当时一位未出阁的女性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郭博士引用了一系列的文献与数字向我们呈现了当时一个女性的生存状况,她们一生都处在从属地位,出嫁前是一个家族改善境况进行交换的工具,结婚后成为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同时整个社会对她们的要求是极为苛刻和残忍的。对于“圣母”——一位具有神圣地位的女性——的表现,也没有显示出超凡的能力,她依旧忍受着生育,丧子,死亡种种痛苦。但是,历史上有众多表现圣母子题材的作品是对基督童年生活的描绘,这在圣经中是不能找到依据的,而且与现实状况也完全不符。现实中孩子降生后就被送到奶娘家,几乎不会与父母亲相处,历史中有许多的大艺术家都曾经回忆过童年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画家的笔下却被描绘成是一幅恬静、幸福、享受天伦之乐的理想画面。郭博士推测,这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对耶稣以及自己现实经历中的缺失的弥补。
在分析了这五类发生在私密性空间的题材后,作为反证,郭博士列举了一系列关于传教、治病、施洗、晚餐这些发生在公共领域的事件,会发现圣母都是缺失的。从这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建构起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中属于从属地位,结婚前严禁任何性行为,结婚后成为繁衍后代的工具,沦落为纯粹生理学意义上的母亲。艺术作品中对圣母的塑造是现实生活中妇女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而不是宗教教义的简单图解,是一个现实中的乳娘,而不是上帝的神圣母亲。她没有复活,也无需复活,因为耶稣已经成人,她失去了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讲座结束后,王春辰评论到:郭红梅博士以一种非常实际的研究方法从女性的终身经历来对比反应在艺术作品中的一些形象,这种观点很特殊,视角很新颖,虽然对于结论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郭红梅博士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性对艺术史进行解读,为我们提出了耳目一新的一些观点和角度。
艺讯网记者:周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