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今日影像——第五届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年会”成功举办

时间: 2011.10.17

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国视觉艺术中心(CCVA)第五届年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参与此次年会的除CCVA原有合作院校,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还特邀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会。CCVA年会每年在各个合作院校之间轮流举办,此次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二次主办该活动,年会研讨论题为“今日影像”,旨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影像与记忆、影像与城市、影像与权力、影像与大众艺术、影像与社会媒介、影像与艺术教育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分享课题研究过程,并与博士导师们进行跨学科对话的交流平台。

10月13日上午9点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川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八所高等美院学院的研究生处处长,以及国内外的演讲嘉宾出席了“今日影像——第五届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年会”的开幕式,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主任姜节泓教授担任主持人。

潘公凯院长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他回顾了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举办的当代影像展览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的成果,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科技发展,影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上通过文字、语言传播文化内容和信息的方式,逐渐被快捷、直接接近受众的影像传播方式所替代,影像也渗透和影响了艺术院校内外的艺术创作,在此基础上,潘院长肯定了此次年会探讨影像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的意义。

在两天紧张有序的年会活动中,国内外嘉宾以及现场观众对“今日影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戴仁•钮步锐教授从摄影理论研究者角度探讨了“视觉学识”以及图像在出版物中的运用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学院王川教授从大众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影像教育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茹特•拉森博格以自己关于城市的摄影作品为线索,论述了摄影作品与诗意性的标题,即图像与文本的关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唐晓琳分别以杨勇《光•景》、塔林•西蒙《一个活着的人宣布死亡和其他章节》、陈界仁《帝国边界》为例,分析了影像创作中叠影、取向、造景的不同手法;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奥里维亚•瑞晨教授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例分析了恋物、遗迹和记忆各自的理论含义;中国美术学院王家浩副教授以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为例探讨了社会政治中的建筑图像问题;中央美术学院缪晓春副教授分享了自己从真实到虚拟的影像创作经历、感受与思考;中央美术学院皮力副教授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在影像艺术中自我身份构建的不同策略方式;中央美术学院郭红梅博士梳理了新媒体、多媒体、数码媒体的概念问题,并从艺术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数码媒体空间的叙事;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罗天然结合网络“围观”的现象和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和习性理论,阐释了网络图像观看行为中的民主与暴力……

姜节泓教授在年会的现场提问互动环节中,就观众的问题谈及了自己作为本次年会主持人的想法,认为如今的中国艺术家和学者如果过多强调东西方的对立,就已经过时了,应该更加自信,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走向国际平台进行多元的对话,而这也正是CCVA年会力图搭建中外学术合作平台的目的所在。
最后王川副院长总结了这次年会,他认为两天的会议过得十分充实,信息集中,都投射于影像这个领域,他本人在演讲的过程中,也处于不断学习中。他很高兴大家对于影像的探讨不是单就影像本身进行探讨,而是以影像作为典型呈现的切入点,进入更大的相关领域进行探讨,特别是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关系,强调艺术以及艺术家的责任。

艺讯网记者:苏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