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野生”——2000年后中国电影新状态微影展在CAFA美术馆拉开序幕

时间: 2011.12.19

2011年12月18日到2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电影现场》编辑部联合打造的“微影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和北京大学共同举行。12月18日,微影展第一回(包括新闻发布会、《廿年一梦》论坛、电影《好猫》放映)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隆重登场。

王璜生馆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本次“微影展”可以“言微”而“义大”,希望它可以促进民间小电影的研究,思考本土美术馆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因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的美术馆就开始了对电影的关注,时至今日,从展览、研究、档案,乃至收藏,电影已成为西方当代美术馆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而中国本土美术馆在这个领域上的关注才刚刚开始。

“微影展”是一个具有学术探讨意味的“小型”影展。当今中国的电影展有很多,微影展与之区别的地方在于,大型影展可能重视于规模和影响力,因而对时间与地点有更多的要求。而微影展则避免了比较固定的时间约定和规模限制,它将一个时间段比较好的作品或者某类型作品进行整合打包,在各个场地包括各种小型放映现场、美术馆、北京高校与地方高校;且每次都会有明确的主题,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研讨。在放映的过程中,会有集中的记录和有效的学术导入,在推广新人新作新美学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学术机构的学术需要。

本届影展的主题是《野生—2000年后中国电影新状态》,展映7位青年导演的作品。2000年后的新独立电影导演因为出身各不相同,不像第六代、第五代那样容易整合,因此也没有“第七代”这样的名称。虽然目前的导演和其作品风格难以归纳,但是这一代导演共处于相似的生存空间里,也处于相似的社会教育里,都是网络教育出来的“学生”,他们是电影民间化后的一代,也是数码技术全面引入后的一代导演,它们电影的表达方向在某个部分会呈现出一种一致性,比如有一大批纪录片风格的剧情片致力于社会环境的描绘。“野生”这个词来为这一拨新导演中独立性比较强的创作去进行概括和命名,是基于他们与之前导演的差异性。

下午两点,微影展第一次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论坛邀请了第六代导演王小帅和张元进行对话,策展人王小鲁担任主持人。两位导演从1990年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独立电影《妈妈》开始,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间,这也正是本次论坛“廿年一梦”的来源。

作为中国独立电影之起源的见证者,两位导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共同回顾了中国独立剧情片的艰难起飞过程。两位导演讲述了自己的片子因未通过国家电影的制度流程而遭遇流产的经历,王小帅导演更笑谈了1994年同田壮壮等其他几位导演一起到鹿特丹电影节放映独立影片却在国内遭遇封杀的“七君子事件”并由此引发两位导演及策展人王小鲁对“电影审查”问题的讨论。当今的电影似乎处在一种很宽松的理所当然的位置上,但这都是由前面的电影人的努力所铺就的,而且表面宽松的“审查”后面依然潜藏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无疑会持续影响中国今后电影的发展。

张元导演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拍第一部独立电影《妈妈》到后来的《北京杂种》、《东宫西宫》直至03年及之后的《我爱你》、《江姐》、《绿茶》一路走来的新路历程。他谈到,89年拍摄《妈妈》时,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生只是想自己拍电影,而到《北京杂种》时就有明确的想法想要表达自己了。在提到拍摄了《江姐》被大家质疑是否背叛独立电影的问题时,张元导演表示这些东西不需要有必要的限定,每个导演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要实现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王小帅导演也认为所谓“地上”“地下”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关键是摄影机在自己手里,让图片跑动起来,去表现每个时期的个人态度,比如他近期的电影就是探讨一个11岁的孩子在1976年随着国家改革而呈现的懵懂状态,这也与他现在的思考有关。

之后论坛进入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的问题大概分为三类,首先是电影专业的学生所提的专业问题比如张元电影中对昆曲的利用、王小帅影片最后的仪式化镜头等等,两位导演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验。其次是关于导演和演员的比较八卦的问题,比如有的观众问张元导演《东宫西宫》的主演也是现在美院人文学院教授司汉老师的问题,张元评价道:“司汉虽然只演过一部电影,但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演员!”王小帅导演作为美院老师喻红和刘小东的多年挚友也谨慎而幽默地向大家爆料了一些他们当年年少的趣事。最后是比较严肃的关于中国电影大环境及其存在问题的探讨。比如中国电影迟迟不肯建立分级制度的问题,两位导演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和愤怒。在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定位方面,王小帅认为:在红色主旋律和主流的商业电影外,第三种形态的灰色地带的电影,却遭遇了市场和媒体的双重遮蔽,这将是中国电影的巨大损失。在回答目前小成本电影成功现象的问题时,王小帅应用台湾小成本电影的成功来说这个现象的出现原因,并称很开心见到这些。

在论坛的最后,王璜生馆长作了简短总结,他说今天的对话反映出许多问题,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做些小事,这次的微影展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晚上六点半,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展映了应亮的电影《好猫》,相信经过下午论坛的讨论,同学们能在电影中引发自己的思考。

据悉,本次微影展的其他活动安排如下:

12月18日  13:30 - 13:50
新闻发布会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会议厅

14:00 – 16:30 
开幕式+论坛《廿年一梦》
嘉宾:张元、王小帅

18:30 – 20:00
《好猫》放映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14:30 – 17:30
《老狗》放映+分析讲座
主讲:郝建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109

18:30 – 21:00 
《牛皮1》放映+导演交流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102

12月19日  14:00 – 17:00
短片展映
地点:北京大学理综5号楼438

12月20日  14:00 – 17:00 
《Hello!树先生》放映+讲座+导演交流
(讲座题目:孤独的乡愁)

18:30 – 20:00 
《好猫》放映
地点:北京大学理综5号楼438

12月21日  14:00 – 17:00 
《光南的栗子》放映+讲座+导演交流
(讲座题目:一个导演的成长经历)
地点:北京大学理综5号楼438

12月22日  14:00 – 17:00 
《草芥》放映+讲座+导演交流
(讲座题目:夜行者与白日梦)

18:00 – 20:30 
《牛皮1》放映+导演交流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12月23日  14:00 – 16:00
《老狗》放映

18:00 – 21:00
《血蝉》放映+讲座+导演交流
题目:电影是否是我生命的全部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艺讯网记者:刘乐
图片:中央美院美术馆 董慧萍 全晶/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