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与当代艺术、与版画有关的讨论——《硬伤》杨宏伟作品展研讨会

时间: 2012.3.6

2012年3月4日下午,“硬伤——杨宏伟作品展”研讨会及开幕式分别在和静园茶人会馆及今日美术馆举行。

杨宏伟从事版画创作近20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他的工作细腻、坚毅,于应手中而得心见,每一次个展都展示了他在版画中扩展的可能空间。这不仅得到了诸如徐冰、阿城、李陀等师友们的知心会意,他的作品也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美国新泽西州文化中心、英国木版画基金会等艺术机构广泛收藏。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杨宏伟2008年以后的新作,包括《天一生水》、《蔓延》、《仙境》、《针床》、长卷《世纪坛》及三件装置作品,巨幅的木刻作品和木口木刻长卷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刀刻痕迹连接着自然材料的质感和劳动的精神力量,单纯而充满变化,抽象中隐约具象。作品中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和敬畏,尤其是他以漫长的时间投入其中的自我考验及其不同的叙事结构。

下午两时许,由策展人舒可文主持的小型座谈会正式开始。参与此次座谈的学者、艺术家包括徐冰、李陀、欧阳江河、苏新平、尹吉男、翟永明、汪建伟、格非、鲍昆、邱志杰、李帆、刘礼宾、刘辉。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舒可文首先介绍了杨宏伟的工作,08年之后他从特别简单、初级、根本的工作中去寻找工作方法和动力——这在艺术家邱志杰《重新发电》和汪建伟《黄灯》作品中能找到相似点,这或许能成为此次座谈会的一个议题。

著名作家李陀首先发言,他坦言第一次见到杨宏伟的作品就“吓一跳”,从而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现代木刻技艺始于老一辈艺术家,但是木口木刻的技术到了杨宏伟这里,产生了一些新东西,让人耳目一新。他介绍宏伟在实践中一直努力想把西方的版画语言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因素更好的结合。宏伟的刻刀跟版之间的关系类似“笔”跟“纸”,这与西方艺术传统里刀跟版之间的关系不大一样。他还主张作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等要抛弃掉20世纪现代主义的语言和方法,真正进入21世纪的创作语境,面对新的问题,重新出发。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受杨宏伟刻木刻产生的大量“木屑”的启发,引出了“艺术品的废弃物”的话题。他提到:巨量的纤细的木屑很震撼,劳动量本身更有价值。他为展览作一首小诗《杨宏伟的木屑之乱象》,并引发出“分离即艺术?”的自我提问。结合日本陶艺家的例子,他还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想法——不展出有形的艺术品,而只展出“木屑”。

艺术家汪建伟就“时间与当代、时间与艺术作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最新认识和见解。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就杨宏伟的作品,以及前几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漫谈和感想。中央美院版画系的李帆和苏新平,作为杨宏伟的同事、硕士导师,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杨宏伟的艺术生涯做了一些点评和祝愿。

作为杨宏伟的博导,徐冰教授对正在读博的杨宏伟做了较长时间的评述。从对“当代艺术”的某些认知引入到“版画”的相关问题,徐冰主要谈了杨宏伟创作中的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技术太好,对木性有太强的把握,太用功,以至于最后看久了,觉得“腻”。每幅画的技巧都非常主动,反倒成为问题。关于创作中的“技术太熟练”问题,引来李陀、苏新平、尹吉男、格非等嘉宾的一番讨论,他们也一致认为需要警惕创作中的“流畅”和“娴熟”,保护那种“疏离”、“生涩”和“未完成感”。

下午四点半,展览开幕式在展厅举行。策展人舒可文谦虚地说:李陀老师、徐冰老师、苏新平老师、尹吉男老师在策展过程中,从方方面面提供各种支持,而自己只是一个中介者的角色。徐冰教授在致辞中为版画家作品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到场感到高兴,同时简单介绍了开幕式前座谈会的概况。最后艺术家杨宏伟对所有来看展览的朋友表达了感谢。

此展将持续展出至3月20日。

策展人: 舒可文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承办单位:北京春秋润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12年3月4日下午16:00
展览时间:2012年3月5日—20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展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 

艺讯网记者: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