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段君对话马六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

时间: 2012.11.29

2012年11月28日晚6:30,由中央美术学院空白诗社主办的讲座“段君对话马六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1-109教室开展。段君和马六明两个人均来自湖北省。段君毕业于清华大学,自2003年起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以及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历史与理论研究,而马六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当代艺术家。

讲座伊始,段君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的几件有代表性地行为艺术作品。第一件是邱志杰的《重复一千遍的兰亭集序》,是用毛笔在同一张纸上写1000遍《兰亭集序》,同时用录像机记录前50遍。艺术家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的结果,而忽略了创作这件作品的场景,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能让人注意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他提到这件作品到五十遍的时候,已经完全黑掉了,邱志杰把它命名为“书禅”,禅宗经常会追求一种无意义的境界。段君说自己之所以提这件作品是因为邱志杰用了五六年才完成,并且这件作品提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行为艺术的一个线索,即以无意义的重复劳作揭示其中的一些过程,段君提到,“20世纪90年代的行为艺术跟今天的行为艺术有比较大的变化,但它奠定了今天的很多行为艺术创作的线索。”他例举了孙平1992年《发行股票》,讲到当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以说明行为艺术家注意到了艺术的商品化,由此道出行为艺术对时代的反映及敏感。

接着段君谈到了蔡国强1993年在中国嘉峪关“延伸长城一万米计划”的行为艺术,爆炸15分钟,在长城的终止处,炸药的爆炸点向沙漠延伸,并与旁边的铁轨平行,在他点燃引线的时候,滚滚的火光冲天而起,和疾驶而来的火车并行向前推进,作品用了600公斤火药,夜晚的火焰非常漂亮。段君认为蔡国强非常地重视中国传统的视觉图像,是参考中国传统里面的龙脉,把龙脉中的一种气冲到宇宙中。蔡国强喜欢对宇宙进行思考,他根据当时新闻报导,宇航员在月球上只看到地球上的长城,这个人为的建筑物,表达一种人定胜天的概念。蔡国强想摆脱一种思维,从宇宙上看这个爆炸比较渺小而在地面上是非常的壮观,这涉及到老子所说“大和小”的概念。他不是做给地球人看,而是给外星人看,在现在看来很可笑,段君认为蔡国强想通过这个可笑的行为让我们摆脱常规思维,在思考人和外星人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段君还认为20世纪90年代行为艺术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徐冰在1994年创作《文化动物》,这一作品以调侃方式反讽当时中国前卫艺术界崇尚西方的现象,同时也让人们对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话语权之间的关系进行思索。

之后段君便请马六明讲述曾经在北京东村的故事,很详细地介绍了芬·马六明系列作品、在国外参展的行为艺术作品以及在长城上的行为艺术。另外介绍了一些在东村一起生活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特别提到了张洹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十二平方米》,浑身涂满鱼油和蜂蜜的艺术家坐在一个很肮脏的公厕中达1小时,蜂拥的苍蝇贪婪地围绕在他身上。之后段君补充说到,以前和马老师交流中也提到张洹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有几个村民进来过,有一个村民进来吓一跳,吓出厕所,而另外有一个村民走进公厕所时看到,并不觉得奇怪,上完厕所就走了。

段君总结道,这些作品映射了北京艺术东村、甚至其他地区的生活状况,在如此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意志力,同时也是今天行为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当时的行为艺术家都在使用自己的身体,但是马老师找到了自己身体的独特性,找到自己的特别属性,他以此表达个人的感觉、个人化的生存境遇和意识。这涉及到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于“存在”或“生存”的意识,其中包涵“存在”这个概念本身,这是段君认为的行为艺术之核心。另外段君还提到80年代的艺术家的创作偏于理想主义,而90年代的艺术家创作相对个性化。

在提问环节,观众们对马六明颇感兴趣,踊跃提问。马六明提到自己其实一直在绘画,其实自己的绘画要比行为艺术更努力,只是自己行为艺术的盖过了而已,也参加过很多的绘画展览,别人基本上记不住他的绘画,他自己略加分析了原因:年轻冲动,喜欢很多人关注自己的感觉,但自己也喜欢安静。他说:“自己能很冲动地做行为艺术,同样也能很安静地在一边绘画,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绘画方面的事情。”段君补充道,目前大家看到马六明先生的绘画作品很少,但是他的作品一直都有透露出对“存在”或“生存”这一线索,关注人身体的流逝和存在。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行为艺术需要能量,大家也可关注到他跟当年的身体也很不一样了,所以他的绘画主题一直在转变。

接着观众问到行为艺术的走向,对此马六明老师认为,吴专山他们这一代行为艺术家都有其对抗的基础,所以行为艺术在80年代的对抗性比较强,90年代仍然有很强的对抗性,只不过它的对抗不再那么直接,而是转换到身体以及自我的经验感知上。2000年以后可能对抗的基础弱化了,今天的行为艺术的创作更加多元,很难预测行为艺术的走向更加的智慧化,很难说它的方向是好,还是不好。从历史来看,很多好作品大多出现在社会大转变过程中,矛盾激化的时代。

还有观众问道,做行为艺术时能多大程度上把身体当作一种艺术语言,行为艺术需不需要技术基础?马六明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其实我们中国没有一个做行为艺术是在美院里面专门学习,很多的人学习的是油画,雕塑,可以说,我们没有基础。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体会,这体会跟行为是有关系,比如说现场的行为艺术分开始、中间和结束的时间性过程,在行为艺术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现场过程中会有偶发性,如何把这控制好,需要一定的经验。”

艺讯网记者:陈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