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晚六点半,在中央美术学院红椅子报告厅举办了设计作坊系列讲座,这次的主讲人唐克杨先生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也是唐克扬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他本次演讲的主题为知行合一的思考。
这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他介绍了设计过程中的画图方法,第二部分他结合做过的具体项目来与大家交流自己的设计理念。
图表(Diagram)
唐克杨认为在设计过程中,绘制图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图表不同于画画,追求的并不是好看的装饰效果,而是为了揭示设计过程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物质化的关系。图表既是物质载体,又被赋予了情境的含义。所谓情境,指设计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的本质并非一个明确的“是什么”的结果,而是一种变化中的关系。在利用图绘方式与客户沟通时应该达到三个基本的效果,关乎形象、路径和结构。在形象上,图表的作用胜于语言。同时,图表可以解释事物发展以及变化的路径,多种路径组织成结构。在设计前,脑海中应该有清晰的效果图,相当于设计的再现,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实现。
十个展览与建筑实践
唐克杨先生在策展中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这个体系紧密围绕着情境、路径以及均匀的结构。他策划的第一个展览是“历史建筑与活的园林”,选取的展览空间是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处外国人在18世纪修建的中国园林式建筑内,在被认为是中国园林的场所举办关于中国园林的展览。这种情境的构造能更好的引发观众的思考,展出的并非仅仅是与中国园林相关的作品,而是当代人对中国园林的看法,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重叠,关乎新和旧以及中和外。德国的展厅由一个个单独的小房间组成,许多参展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单独拥有一个展览空间,但是唐克杨希望采取将作品并置展出的做法,因为他认为一个单独的作品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艺术家的集体反对下他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法,最后他把每个小展厅的门打开,使得参观时能在视线中并置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德国展完之后,展览又在比利时重新举办了一次。这次他又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比利时的展厅是一个没有被分隔的巨大的整体空间,为了重构园林的气氛,使作品之间产生对话,他筑造了许多假墙,这些假墙的材料是白布。既节约了预算又利用照明系统制造出似是而非的效果,构造了一种变化中的情境。
唐克杨还为朱青生教授策划了《漆山计划》文献展。这个展览的主体并非物质属性的艺术品,而是朱教授的艺术概念的传达。如何把虚的理念用实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唐克杨遇到的新的挑战。最后展览的形式以文献为主,兼有装置、影像、雕塑。系统地展示了朱青生教授历时24年的“漆山计划”以及因此生发的问题的讨论。在展览的空间内,唐克杨别出心裁,利用在白色柱子上绘画的方式制造一种视觉误差,形成了三维绘画的错觉。在故宫博物馆策划的“痕迹与事物”展览中,为了突出展览关于汉字书写的主题,他有意弱化展出汉字的图像形式,强化书写的概念。于是他利用玻璃隔层虚化了展品的外观,使展品呈现出的仅是倒影。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记住书写,忘记具体的汉字。唐克杨在设计中非常看重设计的效率,他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各方面因素有精细的控制。他曾经筹划过一个名为”在乡村“的展览,展厅现场没有使用专门的照明设备,而是在室内空间的路径设计中精准地控制采光,使得自然光能很好地服务于展品。
唐克杨很擅长使用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如玻璃、网状钢墙等。他认为这种半透明的属性非常暧昧,是透镜,而非物体。能更好的体现事物的变化性,以及更方便的适应周围环境。这在他策划的“反转的神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展览是史民峰的摄影作品展,反转本是摄影中一种并不少见的技术,对于摄影术的出身而言,感光胶片上的世界原本就该是“反转”的,这是第一类反转;冲印照片,再次“反转”的目的在于将中间状态的负像恢复成人眼习惯的“正片”,其实是负负得正了但是第一类反转延续而得的“正片”并不是俗称“反转片”的那一类正像——采用E-6工艺而非C-41工艺,它实际上基于不同的感光过程——这种改变原像属性的透明正片是第二类反转。如果是彩色反转,就会产生出异常鲜丽饱和而富有穿透力的图像。史民峰的作品是对这种本来已经错综复杂的情况的再创作。当艺术家把残缺洞窟的画面“反转”以后,意想不到的情况不是佛像的“消失”,而是在于它的“重现”。这里有一系列比较有意思的技术原因:首先,三维的洞窟投影为黑白照片后,强烈的进深消失了,只剩下凹凸图底的关系,当明暗转置之后,大面积的暗色取代了明亮区域,如果还循着原先空间进深所设定的观览定式,原有图像的前后便发生了逆转——现在,仿佛是佛在后,墙在前。为了强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唐克杨为展览设计了正面透明反面不透明的可活动的展墙,这种可反转的装置正好契合了作品的涵义。
唐克杨先生在策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策展人,更扮演着艺术家的角色。他希望能让艺术家根据空间来展出作品,而并非只是简单的把作品放在一个展厅展出。他的探索给予大家诸多启发,引发了关于展览设计的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艺讯网记者:张高珊/文、图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