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温海明:春秋时期的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 2014.5.14

2014年5月12日下午,讲座“春秋时期的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学术报告厅进行,这是“甲午哲思——中国哲学之道”系列讲座的第一场。该系列讲座由中央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主讲。

讲座伊始,温海明教授便以“现实理想主义”一词为纷繁复杂的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定调,其参照系是以自由主义为主的西方政治哲学思路,即温教授所言的“超现实理想主义”。温教授认为春秋时期的政治哲学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中国的思想家从先秦时代所表现出的精神是面对残酷现实再提出理想主义的学说,而今天流行的西化哲学思路则是“超现实”的,它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超越的现实,即否定当今中国的现实而去虚拟一个以西方为标杆的现实。

温教授提出儒家是先秦政治哲学的原点,具有中心意味。他将孔子的基本命题总结为“孝为仁本”。“仁”是基于“孝”的感情,“孝”是人对自己在天地中所处状态的领会,是对现实的一种接受。而西方哲学更偏向于个人,谈到家庭的情况较少。在这一点上儒家更具有普遍意义。儒家对天地都是充满感情的,孔子不仅对人世有细微的洞察,而且对天地自然运动有深刻领会。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天不说话,但四季运行,万物生长,这是孔子对自然生机的领会。但孔子关于“天”讲得不具体,没有推理,甚至没有描述,不同于西方哲学的表达方式。中西方哲学问题意识之源相通,但发展出很不一样的哲学思维品格。

孔子提出以孝为中心的人伦体系;以文化之道为政治教化的中心;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以“克己复礼”的方法实现“仁”。孟子以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提出“民贵君轻”的君臣关系;提出孝心与法治冲突的伦理困境。老子不仅与孔子一样提出一套政治哲学思想体系,而且比孔子更进一步指出了道的同源性,与《周易》贯通天地人事之“道”一脉相承,从而为现实政治的大道设定了天地大道的根基。温教授说到中国近二三十年的相对平稳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国内政策的稳定。这体现了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即治大国像煎小鱼一样,一翻就容易烂,所以不可过多地翻动。

温教授对儒家与道家政治思想进行了概述,总结出的思想尽管带有理想主义倾向,但总归是现实的。温教授强调到中国不是特殊的,特殊只是相对于西方化的潮流而言,而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政治、文化、经济有着它内在的系统性与合理性,而儒家与道家学说都是针对这种政治、文化、经济的现实提出。

在温教授看来,整个先秦的思想界都是面对现实的,无论是韩非的论势、法、术治天下的权谋,还是孙子的政治决斗方法,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若是照搬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强硬的学习西方的社会模式,都无疑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主义。那是在中国构造另一种现实,一种不合理的现实,不可能实现的现实。温教授想要告诉大家的,正是从中国的实际现实出发,同时保持一种理想主义精神。

在讲座末尾的答问环节,对于在座同学对于传统文化忧虑,温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即中国文化之“道”,这个“道”是我们要去继承和发扬并不断充实的。尽管儒家文化是一种基于家庭的文化,与当前盛行于年轻人中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径庭,但温教授联系了自己青年时期的思想转变历程,他认为年轻人需要经历与成长,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终会意识到这种内在于自己血脉中的文化根基。

艺讯网记者:张弛
编辑:张文志
摄影: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