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上午,为纪念我国杰出的油画家、书法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朱乃正先生逝世一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的“纪念朱乃正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美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靳尚谊、詹建俊、钟涵、孙景波、邵大箴、殷双喜、谭平等朱乃正生前友人和弟子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主持。
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为在座嘉宾介绍了朱乃正先生的生平。朱乃正先生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毕业。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期间历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1980年调回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
在座谈会上,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靳尚谊回忆,朱乃正是中央美院油画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成绩优秀。可惜毕业后不久,就遭遇“文革”,被“发配”至青海。“但在青海的20年,对朱乃正艺术的成长十分有利。那里地域环境的浑厚、强悍,融入了他的艺术语言。朱乃正是最早在油画中进行中国水墨写意实验的画家,第六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国魂———屈原颂》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1987年靳尚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朱乃正被聘为央美副院长。靳尚谊称他“很会工作,对央美的教学有很多具体的想法”。
詹建俊接着发言到:“朱乃正是中国油画界的一位有才华、有能力、有热情的画家,他的国学修养在油画界少有。”“后来他在央美第三画室教造型,我教色彩,每一届的同学们都对他非常羡慕、喜爱。他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对油画事业的发展十分热情,也极重朋友之间的情谊。”
钟涵表示,朱乃正虽然没有上过“马克希莫夫训练班”,但对绘画极有悟性。他的油画主要是“苏派”的,造型扼要。中国画则师从李可染。“而他的书法的价值,至今一直被低估。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就以抄大字报的方式来练习书法。到了晚年,他每天清早起床,打坐、写小楷。”晚年的朱乃正很爱临摹苏东坡,其书法逐渐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正是在朱乃正的倡议下,中央美术学院才建立了书法篆刻专业,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研室”,通过学研的方式,保留和承继传统文化。
王宏建先生提到自己与朱乃正先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性格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他们当时经常在一块喝酒,但朱先生饮酒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探讨问题。他们经常谈论生命、灵魂、精神等话题,朱先生谈的非常具体。朱乃正曾送他一幅“月白风清楼”书法,这也是朱乃正一生人格的写照。
孙景波先生是在座唯一与朱乃正先生以“兄弟”相称的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岁,却成了忘年交。1972年,他们同在“改画组”,朱乃正带着他、陈逸飞等年轻人拜访罗工柳等老先生,这种提携后辈的热情给他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孙景波同时也提到了朱乃正先生的书法,他说朱乃正的个人书法成就和他对当下中国书法发展的意义,目前远远估计不足。中央美院最先是在朱乃正的倡议下,建立了书法篆刻工作室,现在已经影响到其它美术学院。他还现场展示了一本朱乃正先生为他抄的诗,工整的小行楷书,整整两大本册页。当时朱先生字的润格已不菲,却为他整整拿出一个星期来抄这些诗。
袁运生回忆自己1955年入中央美院,当时朱乃正先生已经是大三,但1957年两人一起被划为“右派”。一个被分配到东北,一个被分配到西北(青海)。“朱乃正先生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文化融合到油画中,今天我们应该把这种行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使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最有价值的部分直接进入美术基础教育。”
座谈会最后,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表示:“我一直在思考朱乃正等老先先生给中央美院留下的财富是什么,最后我总结了四个词—境界、胸怀、情怀和视野。中央美术学院一定会继承老先生们的精神遗产,将美院传统发扬下去,迎来美院百年的辉煌。”
整理报道/叶圆凤
图/宣传部 宋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