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制造多巴胺》的第四展《对冲》于国艺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4.7.28

2014年7月24日下午四时,《制造多巴胺之对冲》于国艺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聚集了42位青年艺术家的诸多作品,其内容涉及水墨、油画、装置、摄影、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金融模型引入到策展概念中来探寻生发新艺术的可能性,使得诸多媒介相互对话、对冲,产生碰撞。本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展览馆执行馆长、国艺美术馆馆长王清杰先生作为总顾问,国艺美术馆常务馆长王其团作为总策划,由制造多巴胺出品人、艺术家孙亮担纲策展人,并联合策展人王浩臣、王成美共同实现,力图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对话及展示平台。

开幕式上,国艺美术馆馆长、中国书法展览馆执行馆长王清杰表示,作为美术馆馆长,他希望以专业的艺术策划、展览展示来努力实现“中国梦•艺术梦”。亦期待着通过专业的扶持、推广机制,把青年艺术家的新思想、新创作推向未来,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

“对冲”的本意是“规避风险”而后衍生成为一种攫取暴利的“坏手段”,现在将其基础性原理融入展览结构,希望它能够打破艺术的生长惯性。策展人孙亮表示,“‘制造多巴胺’这个概念缘起于我对‘创造’这种神秘活动的思考。2000年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 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是一种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随后,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RivkaInzelberg教授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帕金森病病例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接受人工合成的多巴胺前体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时,这些药物受体刺激引起大脑多巴胺活性升高,使许多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出现新的创造才能,例如:绘画、雕塑、写作⋯⋯由此我猜测‘艺术’会不会是多巴胺的作品?因而,围绕‘制造多巴胺’的探索就这样展开了。”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成大都建立在艺术家自己特定的专业基础之上,但各专业的惯性会使艺术家在探寻艺术的方式上较为接近,甚至阻碍了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认知、艺术对人类世界的作为,假设能够通过新型的展览模式来打破这种局限,或许会对当代艺术避免“血洗”有促进作用。

在本次展览的结构设计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邀请当代水墨、当代艺术、学院艺术三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首先他们做的都是艺术,其次是他们的艺术方向不同,最后是他们的作品数量接近。第二个阶段是“发现异同”,由于艺术家们在艺术理念上的差异,或许会在展览的各个环节中产生分歧、摩擦。第三个阶段是形成“对冲”,在展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许会激发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新思考,伴随着交锋、触碰、研讨、交流或许能够为有深度、高度的新艺术出现提供契机与可能,来努力规避当代艺术被“血洗”的危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