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下午两点,“青年艺术100”在798圣之空间举办了主题为“策展人的艺术脉络”的学术讲座,活动邀请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黄笃和“青年艺术100”策展人潘鸿共谈策展人的艺术谱系。此次讲座为“青年艺术100”系列活动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专场。
关于策展脉络
黄笃认为,策展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摆摆几幅画,从某种意义上,策展人是把握艺术现象的“导演”。构成对历史、现实、艺术创作,包括对艺术趋势整体的把握,这才是策展人的工作。
谈到对策展的理解,黄笃与在场观众分享了两个案例:著名瑞士策展人哈拉尔德·塞曼在1969年的展览“当态度变成形式”和1989年马尔丹策划的“大地魔术师”展览,这两个展览改变了我们对艺术发展的认识。前者第一次把装置艺术等新艺术带入了博物馆,强调“观念”的重要性,“观念”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改变了艺术的形态;后者的意义与前者不同,前者局限在西方中心主义逻辑,而马尔丹的“大地魔术师”展览,关注西方现代艺术之外是否存在着另一种现代艺术。马尔丹当时邀请了许多被我们认为是土著的艺术,如澳大利亚用矿物颜料创作的作品,这个展览改变了我们对世界艺术格局的认识。
关于策展人素质
黄笃谈到作为一名有深度、有思想性、有前瞻性的策展人,首先需要拥有广阔的知识,对全球性的艺术有很全面的了解,也要了解今天的社会、经济、文化如何变化。这是一种很敏锐的,对世界形势的把握。其次,作为一个策展人还要具有对艺术本体的判断,比如说欣赏一件艺术品,要了解作品新的意义、语言特征、创造性。获得这些经验,需要有艺术史认知,了解艺术历史发生过的重要艺术现象、艺术运动、艺术思考。只有对艺术史有着清晰的大纲,才能获得清晰判断。策展人还需要拥有广泛的现实观察,以及对各类知识丰富的储备。
关于年轻策展人的经验积累
黄笃认为,对年轻策展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直面作品:直接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直接对艺术家进行访问。因为这能够更深入理解艺术的生产方式是什么,如何把它的想法贯彻在物质的变化里边。比如说它的物质变化与空间的关系,与语境的关系,这些对现在年轻策展人来说都特别重要。艺术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策展人的工作高于简单的案头工作,更要求实践、面对作品与物理空间的关系等复杂问题。做展览不仅关注作品,还要考虑作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一个展览结构里边。策展工作是在分析每一件作品、每一个展览,通过布展给观众传递什么,这才是策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关于策展的工作方式与流程
黄笃大方与观众分享了他个人的策展方式与经验。在他看来,策展工作是一份非常详细且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最开始要对展览进行构想,确定主题和方案。主题之下分几个部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方向是什么,包括预算等都要详细考虑,这是展览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关于艺术家的挑选,这是极为关键又非常考验策展人的环节,就如同导演发掘有潜力的演员,策展人同样如此,需要把握一些极具天赋的艺术家,这考验到策展人的整体判断。之后,黄笃为年轻策展人支招了一些策展技巧。他强调,有些时候任何事情是辩证的,不要把它简单化。当在一个非常干净空间做展览的时候,可以做得稍微“脏”一点。反之,在不太干净的空间就做得干净一点,这就构成一种对比和视觉张力。
关于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关系
黄笃表示,策展人应该尊重作品本身。在展览中更多地把作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如何把展览作品凸显出来是策展人最为关心的问题。策展人对艺术家应做到提醒和帮助,给艺术家一些见解,让作品做出来更好,但并不是主导艺术家。此外,策展人要做到让艺术家更大的发挥其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艺术家谈判,协商,交换意见,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也极为考验策展人的整体能力。
关于中国与国外策展人的对比
黄笃认为中国策展人的眼界还是有局限性,当然这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起步慢有着较大的关系。欧美策展人包括他们的理论、艺术史、博物馆、基金会等系统比较健全。但黄笃也表示,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兴国家的崛起,已经在逐步改变整个世界格局,这种变化在中国最明显。西方国家也预测,未来中国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将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艺术中的学术性和商业性
在聊到如何把握学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这位有着丰富策展经验的策展人也有自己一番看法。他认为,商业性展览里,更多关注的是消费心理,是关于资本关系的探讨。同时,黄笃也认为由于当今资本渗透性较强,尤其在西方,像高盛投资银行会请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美术馆馆长或者艺术策展人作为顾问去购买艺术品,这就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联系。目前艺术品本身已经更多的被看成是经济增长的不动产,在某种意义上,它的交易平台会很丰富,也较有活力。
在短短的一小时内,策展人黄笃通过与主持人潘鸿的对话,全面地为青年策展人提出了坦诚又实用的策展经验。谈话中不难看出黄笃作为资深策展人,对策展事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高的热情,他始终坚持着独立性与学术性的策展原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艺术的高度和前瞻性。本次讲座对于青年策展人来说更是受益匪浅,这也与“青年艺术100”发掘青年艺术的主旨相应。
文/林佳斌
图/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