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龙和北欧龙的相遇:“纸的对话——龙和我们的故事”展览开幕

时间: 2014.10.8

2014年10月5日下午3点,《纸的对话——龙和我们的故事》剪纸艺术展开幕式于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两位来自世界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剪纸艺术家在这个独特的艺术展上携手完成了一场跨文化的艺术对话。来自中国的乔晓光和出身于挪威与丹麦的凯伦·碧特·维乐(Karen Bit Vejle)均是广受认可的剪纸艺术家。除了同时掌握这种特殊表达方式之外,两位艺术家均来自千百年来以龙为显著神话动物的文化背景。他们以龙作为共同的主题,各自设计创作一幅(或一组)大型的剪纸作品。

龙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将中国和北欧联系在一起,并在各自的工艺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斯堪的纳维亚,龙出现在北欧神话、英雄传奇、木制教堂以及海盗船上。在中国,龙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内涵也丰富多样,自始至终是文化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龙的形象在建筑物、装饰品、日常用品以及节日文化中被广泛采用,亦常见于剪纸中。

碧特在新闻发布会上感言,这次合作的最大收获是通过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不断研究,对自己的文化以及中国的文明都有更深刻的理解。谈到此次创作的过程,她介绍一开始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几次见面会谈之后,定下来共同创作的主题是“龙”,之后大部分的沟通是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对彼此的“龙”都会去做一些研究和了解,之后的创作则大部分依靠个人的发挥。碧特的剪纸叙事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乔晓光的创作着重去表达“龙”在中国语境中的精神概念、传承与演变。

碧特带来的作品是《七个龙蛋》,一幅大型和六幅小型的剪纸作品,展览现场被布置成一个“剪纸森林”,观众可以徜徉其中,体验剪纸艺术的魔力。碧特所讲述的故事囊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内容涵盖了北欧历史、神话以及一个关于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灵魂的隐含视觉表达。脆弱白纸的透明度和通过安装的方式产生的阴影是碧特的艺术特征,此外还有她作品的沟通模式——有条有理地说着故事。

乔晓光教授在此次展览中带来的作品是《鱼龙变化》,他利用“鱼”、“龙”这些中国民间艺术中常见的传统吉祥纹饰进行创作。“鱼龙变化”一词出自宋代古籍,用来形容事物在本质上发生变化。中国的是一个活的“龙的文明”,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乔晓光在这件作品中,把消失的农耕文明与新文明的产生、转型,用“鱼龙变化”这一汉语中的古老成语来表达,暗示和隐喻今天中国生活的现实。

乔晓光的剪纸作品用亚克力玻璃镶嵌,在展厅做立体的展示,一纸两面均可见从龙到鱼的变化,在作品的一面是双鱼戏牡丹、双鱼戏莲花,采用象征民间多子多福寓意的双鱼图案纹样,而在这条鱼的另一面是一个唐代铜镜上的魔蝎,代表着一种开放的文明,也代表着真正的鱼和龙之间久远的传说故事。在这件作品中,乔晓光创作了属于这次展览的龙的符号,作品中还采用了人类的DNA基因符号,正是因为有中国人对“龙”的信仰,几千年来,“龙”一直作为一个活的文明走到了今天。中国古人云“落地生根”。乔晓光在地面垒起一面透明的墙,而墙的两面,便是乔晓光要向观众讲述的“龙的故事”。

“纸的对话”是一个跨文化的艺术项目,呈现了两个不同的文化、两位各有其特色的艺术家和两种各有其个性的龙。既体现传统,又发挥创新。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手工艺传统,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广泛流传,尤其是在中国。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心思、双手和剪刀,创作出令观众叹为观止的大幅作品。这原本是中国妇女擅长的艺术形式,现在却由一位中国的男士和一位北欧的女士来诠释。他们的剪纸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仅仅是因其尺寸硕大,也为中国和北欧文化中“龙”的形象赋予了新颖而精彩绝伦的内涵。

据悉,此次展览在今日美术馆进行展出之后,还将于10月18日-26日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展出。而在2015年3月12日-5月24日以及2015年6月13日-8月23日,展览将分别移至奥斯陆(挪威)的维格兰博物馆和特隆赫姆(挪威)的国家装置艺术博物馆进行展出。

艺术家介绍

乔晓光,1957年7月生于河北邢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芬兰《卡拉瓦拉》协会外籍会员。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乔晓光是中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及民间艺术研究学者,通过剪纸艺术,他与数个欧洲国家合作过文化遗产相关项目。

凯伦•碧特•维乐是一位丹麦/挪威的剪纸艺术家。她1958年6月出生于丹麦的菲英岛,在挪威居住了三十年。她是欧洲为数不多的颇受认可的剪纸艺术家,专门从事具有高度技巧和艺术水准的大型精细剪纸作品创作。她自学成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探索纸的秘密,她最主要的灵感来源是举世知名的童话作家汉斯• 克里斯蒂安• 安徒生(1805-1875),这位大师同时也是位手艺高超的剪纸家。从十六岁起她几乎没有一天不剪,在剪纸这门艺术里,四十年下来她的技巧磨练到炉火纯青。

文、编/朱莉
图/今日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