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挪威艺术家凯伦·碧特·维乐受邀来美院交流剪纸艺术

时间: 2014.10.11

目前,《纸的对话——龙和我们的故事》剪纸艺术展正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是一场中西艺术家关于“龙”的剪纸艺术对话,其中中央美院文化遗产系教授乔晓光是中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及民间艺术研究学者,凯伦·碧特·维乐则是欧洲为数不多的颇受认可的剪纸艺术家,专门从事具有高度技巧和艺术水准的大型精细剪纸作品创作。10月9日,乔晓光邀请凯伦·碧特·维乐到中央美术学院讲述自己的剪纸创作经验,讲座在中央美院14号楼c203教室进行。

在讲座中碧特首先讲述了她如何与剪纸结识。在北欧,所有的孩子都会在圣诞节和父母一起剪纸作为节日的装饰,碧特也不例外,她从五岁便开始剪纸并着迷于此。碧特说到由于她父亲在银行工作,她常常能看见硬币上国王与王后的形象,而她并不像其他小孩画画时所看到的是人像平面而钟情于人像的轮廓。“万物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无论是动物、树木、建筑、车辆还是人”碧特深情的说到。在碧特十六岁的时候,她在哥本哈根的古老游乐场Tivoli看见一个男人在阳光下剪纸,而他所用的不是她儿时所学习的将纸进行对折来剪的方式,而是直接在纸上剪。这让碧特知道了原来这样剪能将剪纸变成一件艺术作品,能让她剪出心中的世界。从那时起,碧特向妈妈要了做裁缝用的剪刀,开始每天剪纸。但那时碧特对于自己剪纸的爱好十分难为情,尽管每天都剪纸却不敢将之视于人,只好悄悄的剪然后将剪纸偷偷藏在地毯下面。

碧特谈到,安徒生对她的剪纸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常常被人忽略的是,作为一位伟大的童话家的安徒生,亦是一个剪纸艺术家。正是受到安徒生的影响,碧特在剪纸时候心中常常是带着故事的。而后来她也有幸被邀请至安徒生博物馆,现场用安徒生曾经用过的剪刀进行剪纸。

碧特的剪纸不仅受童话的影响,音乐亦是她的灵感来源。碧特在大屏幕中展示了一幅灵感来自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剪纸作品,漫步于这幅用剪刀缔造出的白色长卷,在图案与光影的结合中,用眼睛便可感受到音符的跳动与情节的波折,音乐与剪纸合为一体。不同于中国剪纸,碧特的剪纸作品常常是悬挂的,人们可以漫步其中,像是在森林中穿梭。

接下来碧特讲述了剪纸如何成为她的经济来源。她与许多大公司合作,将剪纸图案运用于瓷器、毯子、T恤上甚至成为音乐会的装饰。碧特说到她从不售出自己的大型作品,而是更乐意于办展览。而她也创作了一些小的剪纸作品在精品店中出售。碧特展示了她的“跳芭蕾舞的女孩”系列剪纸作品,她将芭蕾舞演员轻盈的身体与许多带有喻示性的物件相结合,比如哈巴狗象征着坚定,骰子象征着机遇,皇冠象征着自信,刀叉象征着健康,沙漏象征着时间等等,剪纸中这种故事性的加入给女孩们带来启示。而在展览中,碧特更是请来了真正的芭蕾舞演员。

在讲座的末尾,乔晓光教授赠与碧特蕴含中国剪纸艺术文化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天才传承者的艺术与生活》一书,希望将中国剪纸艺术传到北欧国家中去,不无惺惺相惜之感。乔晓光教授与凯伦·碧特·维乐同作为广受认可的剪纸艺术家,有着不同的以龙为显著神话动物的文化背景,在本次“纸的对话”的合作中,必能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文/张弛
图/全晶
编/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