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大师公开课之比利时艺术家弗兰克•戴斯(Frank Theys)

时间: 2014.10.21

2014年10月19日上午10点,比利时艺术家弗兰克•戴斯(Frank Theys)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进行了一场讲座,讲座主题关于艺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弗兰克•戴斯作为即将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破门而出:师传与模仿”展览中的重要参展艺术家,其作品从影片和新媒体装置,到戏剧、电影、纪录片,主要以科技手段表现存在性主题为特点。

讲座的开始,展览“破门而出:师传与模仿”的策展人汉斯•德•沃尔夫(Hans De Wolf)介绍弗兰克•戴斯对本次展览的重要贡献,他认为弗兰克•戴斯是视觉艺术的先驱者,汉斯认为“他是对现代艺术有着许多独特看法的极富创意的艺术家,并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关于‘人类知识’的领域。”汉斯提到他与弗兰克•戴斯的合作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当时欧洲人们开始找寻艺术、科学、文化这几个领域的沟通桥梁并产生合作的趋势。汉斯认为“在研究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的意义上,弗兰克•戴斯是研究得最深入和走得最远的一位艺术家。”

弗兰克•戴斯在本次讲座中主要讲述了三种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分裂与转化。从历史上看,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印刷技术的使用使得能够读到圣经的人增多,圣经的解读不再垄断在教皇手中,每个人都能对圣经有自己的理解,从而产生了新的基督教流派甚至发生惨烈的战争。科学发明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革命让科学家产生恐慌的情绪,当时英国的皇家科学学会在他们的宣言中明确表示科学家的工作完全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知识与真理,宗教、道德与政治上的社会问题与他们无关,这种宣称实际上是在反天主教的革命潮流中保护自己。弗兰克•戴斯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与社会的分裂。而在之后,科学家在实验室独立作业,这种实验室理念也影响到了现代艺术,即艺术家的独立工作室。

随后弗兰克•戴斯提到康德,康德所探讨的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层面的知识、美学的相关问题形成三个没有多大关系的独立体系。这影响到现代艺术流派中许多人认为艺术没有受到科学影响,然而戴斯认为恰恰相反,艺术一直在受来自科学方面的影响。戴斯以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例,印象派绘画探讨光学方面的知识,研究光的成色从而改变色彩的搭配,而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也受到当时的科学影响从而表现空间和运动。

弗兰克•戴斯对一战以来的诸多科学成果与关于科学的哲学探讨进行简略列举,他们对于科学的本质和基础的探讨同样引起了人们对艺术的本质和基础的讨论。从杜尚、安迪•沃霍到阿瑟•丹托都在不断宣示着“There is no essence in art”。弗兰克•戴斯通过对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来诸多艺术现象与艺术理念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展现了艺术家对于艺术观念的不断革新。他以“白框”作比喻,展示了不同理念的艺术家不断拓展、突破限制,从而从艺术的“白框”中走出来与外部世界联系。弗兰克•戴斯以日本设计的机器人与西方的机器人相比较,发现艺术与科学和生活的分裂在亚洲国家不是那么严重,这体现在机器人的外形和亲切度上。

《科技启示录》是弗兰克•戴斯创作的一部以“超人主义”为主题的三段式纪录片,描述了全新时代中技术革新带来的一种超越人类极限的生活方式。纪录片中展示了纳米技术、遗传学、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引发关于人类与自然、科技和文化的讨论。弗兰克•戴斯说到他非常喜欢一个社会学家所说的“我们不需要科幻小说,我们需要道德小说。”他认为我们需要更好的来理解这些科学的发展,从道德的角度来处理这些发展,而艺术家无疑是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而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如何走出自己的白框,参与其中?他所期待的是更多的跨领域的合作。

文/张弛
图/全晶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