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外专家齐聚央美共商“摄影界的美术馆管理”

时间: 2014.11.24

2014年10月30日下午,“摄影界的美术馆管理”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该论坛是“静/物—荷兰当代摄影展”学术活动之一,中荷两国美术馆专家齐聚中央美院,分享摄影博物馆的经营、管理经验,共同探讨摄影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总监、策展人冯博一担任论坛主持,他在开场白中就提到目前是中国美术馆的大跃进时代,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美术馆是没有的,荣荣创办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摄影艺术中心,但处于探索阶段,举步维艰。如何建立、经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博物馆,中国缺乏经验,此次论坛的举办,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王璜生馆长在欢迎辞中更是提出了他在策划摄影艺术项目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作品保存技术、作品修复的特殊性、温湿度如何控制等,他也希望能在论坛中学到一些成熟经验。

玛丽-鲁斯•布里(FOAM摄影博物馆运营副馆长):摄影美术馆的建立

由于当天上午的讲座已经详细介绍了FOAM博物馆的基本运营情况,玛丽-鲁斯•布里(Marie—Luce Bree)在讲演中主要分享摄影博物馆的实际操作经验:玛丽认为建立一个博物馆最初的时候要了解自己的艺术作品,只有自己有了全面深度的了解才能向观众展示最至上的作品;博物馆运营者在向公众介绍展览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公关策略,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向受众传达正确的信息;公共教育依然是摄影美术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FOAM博物馆公共教育十分注重年龄、文化阶层之间的差异教育,同时还积极推动移动教育项目,让博物馆公共教育走进生活社区;博物馆要了解受众的定位,比如FOAM博物馆通过研究发现他们的观众都是非常年轻的,这就影响到博物馆营销、筹款、宣传的战略。团队对于美术馆的建立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个团队的核心是策展人,然后是宣传和营销团队,筹款募资人才对于美术馆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玛丽最后提到融资这一块,中国目前博物馆兴建热潮,政府不可能支持所有博物馆,这就需要从民间收集资金,这样了解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就尤为重要,因为直接关乎筹款的对象、策略。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美术馆的跨界

张子康早年从事艺术出版行业,后来进入美术馆行业,也在政府部门工作过,多重跨越的身份也使他对美术馆的跨界经营有了自己的独特观念。张子康结合今日美术馆的经营经验谈到一个好的美术馆形象应该是靠学术形象维持的,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大多是地产等商业机构投资兴建的,如果将商业思维模式带入美术馆,这对美术馆来说是一场灾难,近年纯商业运转的美术馆也基本以失败告终,但完全靠理想状态的学术人经营美术馆,也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美术馆关门。因此,跨界思维对于美术馆来说尤为重要。放眼中国现在,民营美术馆面临资金、政策、定位等诸多问题,公立美术馆在公众服务上也容易以群艺馆的方式来放大美术馆功能,这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运用跨界思维建立美术馆良好的推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馆的真正价值。

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兼总监):中国摄影美术馆的现状及对未来的猜想

荣荣首先就提出中国在摄影美术馆管理方面可以说是空白的,哪怕是国家美术馆对于摄影的支持、收藏、研究都是滞后的。荣荣作为摄影家针对中国摄影的现状于2006年创办北京三影堂艺术中心,希望推动改变国人对于摄影的滞后认识。荣荣介绍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为摄影量身订作的独立空间,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后来加入了展示、出版、暗房、工作坊等,经过几年发展演变成今天的综合艺术空间。三影堂的定位是非盈利机构,怎么坚持做下去是荣荣考虑最多的问题,因为在中国要获得捐赠赞助是比较困难的,三影堂在第五年做了一些教育项目以及独立画廊以获得运营资金。尽管步履维艰,但三影堂仍坚持摄影的研究和创作支持,目前正筹划关于摄影的国际策展人学术会议,“三影堂摄影奖”这个支持中国本土年轻人的奖项也仍在进行。荣荣笑言,从目前来看中国摄影美术馆的未来还是未知的,但这种未知给予了他挑战,他也很欣喜这种挑战带来的刺激。

蔡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摄影项目

蔡萌的发言主要围绕中央美院美术馆五年来在摄影方面的一些项目展开,主要讨论了四点:为什么要做摄影项目?基于怎样的立场?做了哪些项目?面临哪些问题和困境?蔡萌提到西方的美术馆对摄影极为重视,摄影是现代美术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央美美术馆立足中国本土,从摄影的媒介属性出发,强调它的艺术人文及进入当代社会的价值和立场,致力搭建国际上的交流平台,引进国际高水准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希望能对更多中国的美术馆启发,这是做摄影项目的原动力。蔡萌详细介绍了“景观•静观”、“原作100”、“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当代摄影展:2009-2014”等摄影展览的策划经过和展览学术线索。讲到中国目前存在的困难,蔡萌认为摄影学科在高等美术教育中都是空白,无法为美术馆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持,学界也少有摄影方面的理论著作。谈到美术馆自身的困难,学院各个专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资金来源都是运作摄影展览项目当中的实际困难。蔡萌最后提到,对于未来中国的摄影生态,除了美术馆,民间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Pjotr de Jong(阿姆斯特丹Vande jong创意部创意总监):建立文化品牌的六部曲

Pjotr de Jong的演讲非常具有实际意义,他以FOAM博物馆为案例阐述了如何做博物馆的品牌建设。品牌的基因离不开价值观,离不开一套体现价值观的工具,为此他为FOAM博物馆制定了三个品牌价值:有及时影响力的;开放的、互动的、有创意的;富有激情、令人鼓舞的。制定价值之后就要考虑品牌的受众问题,在这个问题上,FOAM没有被动的开门等待访客,而是主动寻找受众人群。在形象设计理念上,FOAM自己设计了一款字体,简单略显肥厚的四个字母一目了然的突显博物馆的特性。之后就该把不同要素整合推广出去,FOAM博物馆综合利用了户外活动、数码平台、互联网进行推广宣传。FOAM博物馆还十分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教育让受众参与进来,同时FOAM杂志每年组织年轻摄影师的征集活动,并通过私募基金资助年轻摄影师创作,这些活动不仅支持了年轻摄影是创作,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博物馆的品牌建设。Pjotr de Jong还讲到目前中国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博物馆建立,他希望能与中国加强合作,“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媒介”,他希望能给中国的美术馆建设以启发。

文/张文志
图/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