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解读经典背后的故事:“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于美院开幕

时间: 2014.12.1

2014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承办的“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生活轨迹”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上午十点,新闻发布会于美术馆贵宾室召开。孙滋溪老先生及女儿孙路亲临现场,此外,还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高荣生等,共同接受媒体访问。

孙滋溪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更是中国老一代著名画家,其许多经典作品如《天安门前》、《小八路》、《母亲》等,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影响着中国画坛。王璜生表示,展览的缘起是孙先生有许多与经典作品相关的创作草图、插画、手稿、素描等相关的文本资料,很少向公众展示。这些插画又正好构成孙先生一生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追求,无论是从学生时代,军旅时代,还是教学时代,一直到晚年都没有间断过创作,每个阶段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和脉络。本次展览意图向观众呈现经典背后的美学理念、精妙构思、素材累积、成长历程,以典型个案入手深入梳理个体成长、个体与大时代之间、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印证。展览的几大部分构成对孙先生一个“曾经的永远”的回忆。

开幕式于上午十点半美术馆一楼大厅举办。孙滋溪先生与妻子、女儿一同出席,出席嘉宾还有中央美院老院长、著名画家靳尚谊先生,中央美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中国油画艺委会秘书长徐青峰、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高荣生。此外,许多美院老教授及孙先生的学生也悉数到场。

王璜生首先介绍到,展览分为五大板块,以“曾经”为线索,而“永远”也成为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面反应了孙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情感和艺术追求。王璜生说,孙滋溪线索曾担任过美院陈列馆馆长,美院举办这个展览,也代表着对孙滋溪老馆长的崇高敬意。

党委书记高洪在发言中表示,孙先生是一位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在版画系任教三十余年,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了许多人才;孙先生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许多反映现实的作品是一代代中国人身份的记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心声,是美院应该继承的传统。

美协秘书长徐里首先对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认为孙滋溪先生是国内家喻户晓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孙先生刻画的作品虽没有宏观的战争场面,但其用独特的角度体现出中国社会年代的艰苦和各种情怀;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高荣生说到,本次展览与以往展览不同,展示的并不是创作成果,而是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生活方面及研究创作的过程;油画艺委会秘书长徐青峰认为,孙滋溪先生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影响着中国画坛。创造了大量的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作为中国革命的参与者和表现者,其作品含蓄感人,是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完美结合的结果。

孙滋溪的女儿孙路代表家属发表谈话,她向协助筹办这次展览的各方机构和人士一一表示感谢。最后,由孙滋溪的学生代表赵桓女士致辞。她回忆了年轻时候恩师热忱、亲切、诚恳又不失严厉的教学态度。她说到,孙先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优秀教师代表,是领军人物,是学习的楷模,他就像一尊标志性的丰碑,永远屹立在老附中同学的心中。

在所有谈话结束之后,已到耄耋之年的孙滋溪先生坐在轮椅上,用并不清晰但尤为响亮的声音对在场观众说到,“谢谢大家光临,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宣告展览正式开幕。

走进展厅,展示内容有展品、画语录、艺术年表、档案资料、视频,相互穿插关联,将展览丰满、立体化。其中展品部分采用了孙滋溪先生的回忆为线索,将作品分成五个板块:曾经的军旅、曾经的学习、曾经的教学、曾经的日子、永远的创作。这些“曾经的”基本以时间为顺序,饱含孙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情感。

孙先生的这部分参展作品,有不同时期的大量素描实践:人物、风景、场景,素朴温厚,孙先生把这些素描分为“生活素描”、“为创作画的素描习作”、“素描创作”。再细读他写的大量手稿以及访谈创作的报刊,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曾经的”素描、草稿和“永远的创作”之间的关联、递进,以及“永远的创作”后面隐含的审美、社会意识。同时有助于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孙先生一向何以人物塑造能力非凡著称。

据悉,展览将在CAFA美术馆2A展厅展至2015年1月4日。

文/林佳斌
图/胡志恒
编/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