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气韵非师”发布会举行 关注中国水墨千年发展脉络

时间: 2015.4.22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气韵非师 LEARN FROM MASTERS”将于5月8日在威尼斯本博宫正式拉开帷幕。2015年4月21日下午,展览筹办方在今日美术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本次平行展的基本理念及展览框架,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展览出品人温全,策展人杨杰,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展览设计总监陈慰平,雅昌艺术网副总编陈奕名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院的年轻策展人杨杰博士策划,以 “气韵非师”和“LEARN FROM MASTERS”作为展览题目,探讨中国水墨艺术的千年发展演变。“气韵非师”源于中国宋代著名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的经典画论,代表着对于中国画最高评判标准的主张,即:画家没有天生的优质人品,无论后天如何拜师努力都不会有杰出的成就,主体性人品修养高于绘画的技术训练而居于统摄一切的地位。故应以文化精英的群体性人格理想为标准,进行个体心性修炼与参悟,而非通过单纯的向大师学习,才可能达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最优秀的作品与最优质的人性密不可分,最卓越的艺术创造是学不来的。杨杰在发布会上阐释,虽然展览中英文看似文义对立,实则讨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追溯中国传统观水墨“气韵”的本源精神,另一方面也是思考如何向先贤学习、致敬的问题。

中国的水墨艺术有着自身的演进历程,有着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发展文脉。中国水墨讲究“水墨材料”和“毛笔书写”,有着独特的东方艺术哲学思想,历经千年传统,绵延至今依然蕴含无穷的生机与可能性。“水墨”近年来也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而倍受关注与研究,但由于传统的断裂、传播的差错、文化的误读,目前关于中国“水墨”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所以“水墨”的核心价值和内涵亟待正确的研究、阐释与重申。这也是本次平行展的策划初衷。

本展览特别挑选了从古至今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水墨艺术家参展,其中五位是对水墨发展产生了历史转折性推动作用的艺术大师顾恺之、范宽、倪瓒、朱耷和吴昌硕,另一位则是正在对当代中国水墨发展产生历史性推动作用的艺术家潘公凯。策展人杨杰详细阐述了展览方案,每位艺术家都将复原一间匹配于自身时空的“书房”,并赋予每个“书房”一个符合历史情境的主题内容,比如范宽“书房”的主题为“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在这样一个场域空间之中,采用作品实物和多媒体影像、声音、气味等并置的方式进行综合展示,观众一方面通过自己“在场”于每间“书房”中的直观经验,感受历史的变迁,获得一种时空穿越般的切身感受;同时观众更可通过艺术大家潘公凯先生凭借当代艺术创作手法完成的与五位前辈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直观地感知与体悟中西不同文化语境下“气韵非师”和“LEARN FROM MASTERS”的观念指涉,深入探讨“笔墨精神性”的核心内涵与价值,反思其对全球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启示。

展览将充分利用现场空间,发挥当代多媒体数字影像手段的交互与体验特色,使观众感受到中国水墨两千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变”与“不变”——变的仅是可视化的艺术语言,不变的是如史诗般延续的,以“气韵非师”为标准的笔墨精神性价值观——这也正是六位时空完全不同的艺术大师得以“对话”的基础。从而印证在本届双年展“All the World’s Futures”(全世界的未来)主题框架下,通过对“水墨”的溯源、分析、呈现,充分地呼应并诠释“Liveness: On epic duration(活性:史诗般的延续)”的有效性。

展览最终所呈现的潘公凯先生的当代水墨作品,形式精简而现代,格调高雅且意远,一笔一墨均呈现出艺术家丰沛的创作情感与高远的人格理想,无疑是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生成的中国水墨艺术,其继承了正统的中国画文脉精髓,坚守鲜明的民族艺术主张,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又在形式语言上充分借鉴和观照了西方当代艺术,并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创新,融入了当代文化思考与价值主张,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独立性、原创性的东方智慧,因此无论是形式语言还是文化内涵均可谓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全新建构,具有丰富的未来学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将从5月8日持续至11月22日贯穿于整个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展览团队还将与今日美术馆和雅昌艺术网进行深入合作,将本次展览作为“平行展”的概念予以充分利用与发挥,计划平行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5月9日正式开幕的时间,同时在今日美术馆推出“今日•卧游”项目,在雅昌艺术网推出“线上策展”项目,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展览时空概念,充分利用当代技术手段与条件,力求全方位呈现展览的实况,便于更广大的观众欣赏与讨论。

图、编/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