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艺术品:从物品到理论——阿瑟•丹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院开幕(一)

时间: 2015.4.22

2015年4月22日上午,“阿瑟•丹托国际学术研讨会——艺术品:从物品到理论”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鲁德美术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合办,由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特别支持。在今天,丹托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家,为期两天的学术论坛也将从国际文化视野高度讨论一个立体的丹托。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为论坛召开发表致辞,他说,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丹托学术研讨会,各位学者的见解将推动中国艺术界对丹托理论的研究,这种跨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艺术和艺术研究的发展。随着丹托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他的学术观点也成为中国艺术界热议的话题。丹托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涉及到分析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心理学等,尤其是语言、知识、情感、视觉、再现等哲学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同时丹托十分关注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在20世纪60年代,他敏锐觉察到美国视觉艺术的观念转向和涌现的各种新艺术类型,在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的新形势下,对艺术本质做出新的阐释,提出了“艺术界”、“后历史的艺术”、“艺术的终结”等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1992年惠特尼双年展集中反映了美国后现代艺术趋势,被认为是美国艺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的风向标。同时这场展览向学者们提出了思维的挑战:如何看待新的艺术?如何看待没有被历史界定过的艺术观念?而丹托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重新定义了我们与艺术的关系,建立了当代艺术美学。他认为,西方艺术在古典时期是精确的再现世界,追求自然美;现代主义艺术重塑艺术本身的纯粹形态,追求艺术美;后现代主义呈现的是第三领域的美,由此开启了多元文化的艺术时代。

范迪安院长还展示了一幅丹托家中的画,画面中,伦勃朗《杜普教授解剖课》的图示被挪用,但画中的人体却换成了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的盒子,这也提示我们要重新看待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如今我们迎来了从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文化转型期,艺术的区域化发展与全球化浪潮相互激荡,伴随着网络技术形成的图像世界不断扩展,这为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语境,也促使艺术方式产生变化。当代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发生的艺术故事与现场具有史无前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引起世界的关注和研究,而丹托的艺术理论对我们有着启发与参照的意义。通过此次研讨会,分享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央美术学院与各方的合作与交流。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也发表致辞,他以一件体现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真假名牌的美院学生作品为例,阐述了丹托所提出的物与艺术品观念间转换的理论,切合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

随后,纽约Barnard College与哥伦比亚大学当代艺术教授Alex Alberro以“阿瑟•丹托的艺术理论”为题进行发言,丹托关注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试图从这些先锋派艺术中找到一种普适性本质。先锋派艺术是通过艺术的哲学问题来完成的,从而终结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开始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20世纪后半叶,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构成了丹托艺术哲学的观点。许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拒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回归,如回归到一战后的欧洲;还有人认为后现代是对历史先锋派的实现,它将政治转化为微型政治。丹托没有直接参与后现代的平反,他主要研究艺术如何过渡到后现代。20世纪中期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新先锋派引发了丹托的哲学思考,以《布里洛的盒子》为例,艺术品与生活中的盒子不再有明显区别,在丹托看来,沃霍尔宣称了艺术作品与物品的区别,“布里洛的盒子”对艺术理论有所体现,反映了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而超市中的盒子仅仅基于其外表属性。那么是谁真正将其视为艺术品的,是艺术家还是评论家?理论是如何影响意义的?语境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也触及到了哲学的本质问题。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强调了展馆与超市空间之间的联系,展览中,沃霍尔在画廊的墙上搭建了架子,将作品放置在上面,使日常生活用品在画廊空间中得到了复制,强调了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在超市中是如何展示的,同时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联系了起来。对于先锋派艺术来说,是施加到作品中的理论将它们成为艺术品的。

Alex Alberro的演讲作为引子开启了阿瑟•丹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序幕,中外学者将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开三场学术讨论,精彩值得期待。

文/郭一頔
图/杨延远、许帆
编/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