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杭春晓: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

时间: 2015.5.21

由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空白诗社承办的“杭春晓: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讲座,于2015年5月15日晚七点在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题目选自杭春晓个人专著《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一书,讲座内容主要是围绕作者多年来对美术史研究的一些个案成果展开,并对知识生成提出个人的观点和阐释。

杭春晓首先透过他本人受邀参加空白诗社新书分享会这一事件来引入“流变”這一概念。接着,他通过两张图片抛出以下疑问:“美术史的范畴何在?”“到底何为美术史?它的范畴,也就是说它的边界到底在哪?”等提问来揭开此次讲座的序幕,并从中延伸出镜头背后所产生的图像话语控制权等内容。

《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一书分为方法论和美术史个案叙事两个部分。杭春晓在讲座中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方法,他强调方法论的第一步就是对分析工具的选择,并以美国学者高居翰(James Cahill )为例,举出目前对中国画的分析系统是建立在中国人阅读中国画的预设前提下展开的,而这一套基本看法与模型在现在发生了改变。于是杭春晓欲建立起一个可分析的方法运用在对中国画的分析中,他认为要用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工具化方式和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以他在书中的一篇文章《温和、渐进的文化改良——由民国初年北京地区传统派画面中的非传统因素论起》所使用的方法为例,说明他是如何试图将绘画这样一个强调感官直觉的东西进行一种理性化、逻辑化甚至数学化的分析。

接着,他强调“在既定的方向下,工具即分析”,并举出书中的三个案例来说明。例如在《由“悔迟”论陈洪绶性格之柔弱》一文中,对“悔迟”进行数据化分析;在《文人理想的幻灭与重建——文征明的出仕、致仕及其心理辨析》中使用文献校对的方式来对文征明的生平做一个考证,并从中辨析其因仕宦生涯所产生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在《民国初年绘画资源的开放——古物陈列所的成立与民国初年中国画》一文中,透过文献检索,了解古物陈列所的概况。

更进一步,杭春晓提到“当我们讲分析即工具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再冒出另外一个思考:我们分析的目标即方法。在我看来,分析目标就是分析维度。所以,它可以导出维度即方法。”此外,他用自己对于研究的递进关系来做说明(陈洪绶、文征明、溥心畬的三个研究)。他强调“维度发生变化,方法是会自然地发生变化。”“你可以用一个老旧的方法实现维度的改变,也可以用一个老旧的工具实现维度的改变,甚至也可以用一个新工具来实现维度的改变。” “这个工具是不是老旧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打开或进入到一个新的维度中。”

此外,他讲述书中的《“历史”,仅是一种“描述”》中所提到的关于胡适称“历史就像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个冯友兰对胡适的批判,并提出“胡适悖论”这个词汇来回应历史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本身。最后,他强调所有工具的改变都是基于不同主体的需求,意即主体是一个流变的知识体。《能指的隐藏与流变——从一张“雷锋照片”的阅读谈“知识生成”》一文,即是讨论知识的流变和主体的流变。

图文/高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