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毕业季丨“为社会创新的基础美术教育”在中央美院举办

时间: 2015.6.15

2015年6月13日早上8:30,美术教育主题研讨会专场之“为社会创新的基础美术教育”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淑霞教授担任主持。参与研讨会发言的嘉宾有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闵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卫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大根教授、珠海容闳中学副校长常晓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美术教育与发展部副主任任蕊、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硕士、派希Pacee公共艺术创造与教育平台创办人连晓刚、哈佛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刘焉陈,以及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业硕士莫书草。另外,在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中心执行主任钱初熹教授主持的自由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基础美术教育教研员、老师、业内人士就美术教育的发展展出讨论。 

常晓冰: 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珠海容闳中学副校长常晓冰老师认为美术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美术知识和技术,而是把美术作为一个载体和平台,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完善人格。在课程设置上,把国家的课程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机结合。学校既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看,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做,所以学校开设各种课程,包括木工、金工、陶艺。

连晓刚: 设计思维与在地创新教育

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硕士、派希Pacee公共艺术创造与教育平台创办人连晓刚从“设计思维”说起,“设计思维”是一种基于有限过程的非线性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在传统的基础教育里面是非常欠缺的,美术教育正是能够承载这样思维的一种最佳的载体,基础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在大量的基于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训之外引导青少年指向更高人类智慧的核心的教育手段。他认为,在地教育是培育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北京举办的工作坊,连晓刚介绍了如何将设计学、建筑学和设计思维的思考融入到基础教育当中。

派希Pacee教育平台有多个合作单位,来自学校到设计学院、美术学院等方面的50多个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其中,这个平台的建立也希望能够在美术或设计专业为青少年的创新教育建立一个桥梁和联接。

刘焉陈: 让艺术教育成为多学科教育的载体和手段

哈佛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刘焉陈提出,艺术教育并不把艺术本身作为目标,而是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实现全科教育乃至人格教育及公民教育,使艺术教育成为所有教育的中心。艺术创造是创新的原驱动力。接着他介绍了哈佛大学语言与文学教授Doris Sommer教授所创办的联接课堂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美国非营利机构“Culture Agents”,该机构以哈佛本科生的课程、研讨会以及设计项目为主体,旨在发扬多元的艺术与人文思维,以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在2004年,该机构已经培养了来自全球的300余名教师,包括美国、中国、南美、非洲一些国家,合作伙伴主要是这些国家的公立学校、中小学和一些课外教育机构。同时,它在社区中心和美术馆都举办过多次工作坊。

王大根: 高等美术教师要为基础美术教育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大根教授认为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体学生的美术素养。所谓的大美术的概念,不仅仅是写实性的绘画,高师的目标是,艺术素养、教育素养一起抓。在基础教育服务上,不能光强调学术性,而忽略了师范性。他认为,师范就是应该什么都学,并展示其当副校长最后一年完成的包含所有课程的课表。最后,他展示了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上的成果,包括中国画、版画、磨漆画、油画、民间艺术等专业作品。

任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美术教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美术教育与发展部副主任任蕊分享了过去几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美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果,包括中央美术学院跟其他一些小学的合作。作为一个公共美术馆,在功能上回馈社会,补充基础教育,实现社区基础美术教育创新,不仅如此,因为美术馆背靠国家和学院的密集的美术资源,针对各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补充,美术馆举办各种工作坊及讲座,青少年儿童有机会深度体验和参加各种创新尝试。

陈卫和:美术师范-郭绍纲研究的意义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卫和教授主要阐释了郭绍纲在美术师范的发展中起到的重要意义。郭绍纲先生首创了国内第一个美术教育师范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至今,毕业生达到2100多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师范生的培养为广东乃至于华南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央美术学院的邵大箴先生评价郭绍纲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个重视艺术师范教育的人,是他确立了师范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里的重要地位。郭绍纲认为“培养美术教师有别于培养艺术家”,不仅教学生怎么画,还要教学生怎么教,这就是培养美术教师有别于培养艺术家的地方。

李豫闵: 高等师范美术生综合素质培养---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基地班教育改革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闵详细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复的“全国体育艺术国家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师范大学拥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学科渗透比较强,校内的一些资源都可以为美术师范生服务;但跟专业的美术院校比较,专业的基础相对会弱一点。他认为,高等院校办学要强调特色办学,师范大学美术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主动吸纳传统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的优质资源,并融合新的方法和观念,使之能够真正地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的文化事业、美术教育、文化推广培养合格人才。

莫书草: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体会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业硕士莫书草介绍了纳尔逊•古德曼于1967年创立的零点项目,这个艺术教育项目的意义是在艺术教育项目中帮助人们在学校和社区设计和实施艺术创业项目。而这“创业”不是以金钱为目的,接着她通过她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朋友、同事的例子来解读什么是“创业”。该项目通过参与该项目学生的多元性建立一个艺术教育领域的新定义,将艺术教育转为更包容、跨越边界的“艺术在教育当中”。相信艺术在重新想象和在创建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能为社会改变做出独特的贡献。

接着是自由讨论环节。各位与会嘉宾和业内人士踊跃发言,寻求解决出现在中国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问题的办法。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刘宁老师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美术老师中容易出现对美术教育的职业倦怠。对此,来自成都周萍以成都的经验解答,即用美术自身的魅力引起老师对美术教育范畴的研究和兴趣。来自温州大学的胡建南老师提到该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学习氛围的营造,二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三是学习热情、兴趣的激发。深圳市宝安区美术教研员张思静提到美术教育中的出现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伪儿童画”, 并提出要有儿童立场的美术文化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于冠超认为现今很多人没有认清师范大学的身份,大部分美术教育者都想成为艺术家,而不愿意从画家的身份当中脱离出来去教育别人的孩子。另外,创新的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关注农村的美术课堂教学。

最后,陈淑霞教授简单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两个项目,一是基础教育,二是师范美术教育。她提出,国内来大多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是脱节的,师范美术教育的针对性不够造成目前基础教育的困局,希望创新教育的理念能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

文/陈佩华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