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三体合一展现青年艺术群体特征

时间: 2015.7.12

2015年7月11日,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时代青年—2015年青年艺术家计划“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得到美国凯尚画廊、德国久久画廊、中国NUOART画廊的大力支持,展览分为“手心体”、“聚合体”和“多酶体”三个部分,共展出39位年轻艺术家的鲜活艺术创作,吴洪亮、胡斌、刘礼宾分别担任三个单元的策展人。

“时代青年”项目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于2014年首次启动,将在每年7月的第二周周末举办活动,关注点聚焦于当下最具创作活力的“70后”、“80后”、“90后”青年艺术家对于艺术的不同探索方式,试图呈现一个相对清晰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特征。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提到青年艺术家是将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导者和践行者,在面对物质、资本、市场当下发展的速度感,青年创作需要更加冷静的思考和审慎面对。同时各种艺术机构都在关注青年艺术家,每年毕业季之后,各种活动陆续登场,在这个“繁华”的生态背后,需要思考一些同质化的问题,为此生成“时代青年”项目,借助美术馆的学术态度与策展人一起,推动这个问题前行。

下午两点半,三位策展人围绕“青年艺术多面体”展开了沙龙对话,从各自工作经验角度出发畅谈当下青年艺术创作现状,同时也诠释了各自单元的理念内涵与策展思路。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策划“手心体”单元展览,吴洪亮谈到之前与青年艺术家交往,更多是讨论“观念问题”和“宏大叙事问题”,而最近发现青年艺术家对创作时的自身直觉更感兴趣,比如创作时给手带来的一种快感,而且对于艺术家来说,手背是给别人看的,是你的观念,手心是给自己看的,那是艺术家最想做的事情,这也是将主题命名为“手心体”的原因。在一个观念先行的时代,通过展览强调手的作用个,强调绘画性、塑造感,来表述从手到心、从心到手的往复,强调绘画的快感,希望与热爱“手心”的艺术家共同进步。艺术家耿雪、金钕、金泽友那、Julia Weller、李曦、钱亮、宋琨、谭坦、王雷、王礼军、邬建安、烟囱和杨敏参加本单元展览。

胡斌策划的主题为“聚合体”,这与策展人看到的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表达曲线有关,胡斌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存在多元化,去中心现象。这种创作方式呈现的既不是整一化的统一体,也不是对立的分裂结构,而是某种强调“跟际”关系的网状之物。他们的创作经常成组,每件都可以单独成立,但又相互关联,总体上共享一套方法论。同时他们这种创作关系也对应着扁平化的社会体系,能产生无限链接,呈现某种“块茎”思维的体现与延伸。艺术家蔡远河、蔡泽滨、郭立军、何利校、胡诚、黄春风、黄立言、利国杰、刘茵、王梓璐、谢正莉、杨牧石和张文超参加本单元展览。

刘礼宾确定的展览主题为“多酶体”,他认为,相对于“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艺术家,还有一群“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个,这一类艺术家往往是被忽视的。他们作品细腻丰富,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但因为作品的丰富性,个人世界的奇异性,往往使观众不知如何去分析解析,因此以“多酶体”之名组织展览,试图借助对“有机性”的强调,揭示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特点。一个细胞借助“酶”的催化力量,可以变为一个有机体,人的身体如此,那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艺术家代雪晴、李琳琳、李泉山、李洋画梦、罗月明、潘然、秦蓁、孙姣娜、谢堃、张蕾、张丽、赵苗苗和周春蕾参展本单元展览。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但并非各自为阵,共同构成一部关于青年艺术的“旋构塔”作品,美术馆、艺术家、策展人、观众共同审视这一创作群体,思考这些鲜活的创作现象,而非一次“喧嚣”的艺术消费。展览将持续至8月9日。

文、图/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