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览是一次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具有格调的专题艺术展,是相约“丝绸之路”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也是中蒙艺术交流的最新成果。
——范迪安
2015年10月20日下午,深秋的北京已是阵阵寒意,却丝毫不减太庙艺术馆的人气。筹备已久的“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在太庙艺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的举办,是对长久以来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历史的传承,更是步入21世纪两国艺术家学术交流的最新成果。这是北京市总工会与中央美术学院联手打造“太庙艺术馆”以来的第二场大规模展览活动,共展出40位中蒙两国代表艺术家近200件以“草原”为主题的艺术精品,门类涵盖油画、雕塑、版画、中国画、蒙古画等。
展览开幕前,此展的新闻发布会在太庙艺术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蒙古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纳•巴图巴特、蒙古国著名艺术家宝门道尔吉、壁画系老教授孙景波、太庙艺术馆负责人李鹏等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罗世平教授主持,他介绍了展览的概况以及展览合作方的大致情况。
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内涵,蒙古国与中国共享47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比邻而居,睦邻友好。地缘的天然联系,浩瀚草原养育培植的文化生态,自然成为中蒙美术创作共同的主题和基调,也成为中蒙两国当代艺术家相互交流对话的文化基点。展览汇集了蒙古17位国家功勋级艺术家共计72件作品,中国的老中青四代23位艺术家共计11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两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面貌。
此次展览经过中蒙两国长时间的筹备,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根植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开展艺术研究和当代美术创作交流;蒙古国国家美术馆拥有丰富的艺术藏品,代表着蒙古国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判断和文化指向。由两个机构携手组织两国艺术家的美术创作,开展草原丝绸之路的艺术研究,有助于推动丝绸之路的文化建设。北京太庙艺术馆是中国古代文明殿堂的象征,中蒙两国的当代艺术创作汇集在这里,进行交流展示,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共同营造了古典与当代、本土与友邻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
范迪安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了此次展览的视觉展示设计。展览从请柬到招贴设计展现了宽阔的草原文化意境,宽银幕似的画面,天地相接,金黄和蓝绿的色带犹如长调般绵长,十分引人入胜。孙景波教授则向现场的新闻媒体记者回顾了2015年7月蒙古访问之旅中的种种细节。今年夏天,以范迪安院长、罗世平教授和他为首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曾应蒙古国国家美术馆的盛情邀请,去蒙古乌兰巴托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研究与采风写生活动。在媒体问答环节,范迪安院长谈到蒙古当代美术的特点和现状,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创作方向的蒙古美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逐渐具备更为当代的形态,艺术语言越来越丰富、个性化,通过此次展览,也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这些特点。
下午4点半,展览的开幕仪式在太庙享殿门前须弥座上举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纳•巴图巴特,蒙古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图雅,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繁新,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绍坚,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主任李宝春,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王晨阳,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张淼,国立书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君,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院长助理王晓琳、卢斌,壁画系老教授孙景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罗世平以及参加展览的中蒙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王颖生主持。随后,范迪安院长、蒙古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纳•巴图巴特,国立书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君,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繁新先后代表主办单位与支持单位致辞。艺术家申红飙还进行了一场呼麦表演,为展览助兴。
范迪安院长在致辞中提到,在中央美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筹备下,中蒙两国艺术家一同采风交流,创作了不少新的作品,同时从美术发展的角度对中蒙的交流历史进行了梳理。他评价此次展览既有我国老中青艺术家长期围绕草原、蒙古族人民生活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也有蒙古国艺术家以家园、成吉思汗英雄故事、蒙古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是一次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具有格调的专题艺术展,此次展览将是相约“丝绸之路”的开篇之作,也是中蒙艺术交流的最新成果。
蒙古国的广袤草原和英雄故事滋养了拥有博大胸怀和浪漫个性的人民,而这种博大与浪漫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则表现为作品中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蒙古国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创新,他们开朗的情怀孕育出富有张力的艺术语言,显示出鲜明的文化特征。许多年来,中国艺术家通过对蒙古族人民生活和草原文化的描绘,叩问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生命与信仰的关系,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近年来,两国艺术家频繁走访,在一起写生创作,既增加了友谊,更有了共同的收获。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同一时空中的展示,为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特色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当代艺术创作的特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放眼今日中蒙两国的艺术交流,如同草原长调的乐音,具有豪迈的旋律和悠远的回响。
此次展览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央美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大背景下举行,作为相约“丝绸之路”系列展览的首场活动,范院长表示,今后中央美术学院还将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艺术历史的研究、推动当代艺术创作与国际间交流,每年还将与丝绸之路区域的1-2个国家进行文化合作、展览交流。
据悉,此次展览在北京结束后,还将在蒙古国国家美术馆举办。
文、编/朱莉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