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什么都不是”,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命题,时间、状态、过程、结果……一切皆在未知当中,不过艺术家本人也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展望意图以艺术的方式“延迟青春期”,也试图在观念之后重新回到形的感觉,重新开始。
2015年10月25日,由OCAT当代艺术中心与上海浦江华侨城主办的第九届“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暨展望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在上海浦江华侨城中意文化广场拉开帷幕。在开幕式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展望、李小勇、隋建国、刘秀仪为现场的媒体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和展示的作品。
“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是由OCAT和上海浦江华侨城合作为这一城市项目设计的一项长期公共艺术计划,它的基本理念是结合城市的文化定位、空间布局和人文环境,与这座新兴城市同步创造具有中国最高水准的公共艺术景观。经过若干年积累形成与城市规划和建筑息息相关的人文历史,使浦江华侨城成为集中展示中外当代艺术经典作品的“无墙艺术博物馆”。该计划自2007年始,将历时十年,每年在上海浦江华侨城举办一项著名中外艺术家的大型个展,并通过展览每年收藏一至两件优秀的空间雕塑作品,永久安放于城区公共环境。
“十年公共艺术计划”今年仍由一个大型艺术家个展和《偏离17.5度》两部分组成,艺术家展望作为个展部分项目的参展艺术家,为本届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同时推出了两组全新作品《拓地》和《幻形》;艺术家隋建国《偏离17.5度》大型装置作品的第九个标点的安放,与展望个展“暂时什么都不是”开幕同时进行,落座于“华侨城•十号院”独栋别墅社区中。
展望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雕塑实验领域的代表人物,其艺术有着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问题的特质,像是一场不断寻找平衡的实验游戏。“暂时什么都不是”是展望在描述自己创作时说的一句话,呈现了一种非确定性的思维态度。展望此次创作的两组全新作品《拓地》和《幻形》,是他又一次的“构形”实验,《拓地》使用了与《假山石》同样的工业材料,但却抽离了“太湖石”这个趣味主体,直接以公共空间作为拓印对象,这就使这种实验具有了公共交流的品质,而《幻形》是他以软质材料对《应形》中艺术家自己的人体形象进行的一次造型学意义上的再发现,它以各种被分解的身体和器官构造出一个新的形体世界,展望称之为对《应形》所塑之形的“再拆解”,它的结果是使他所创造出的世界处于某种抽象和具象间的混沌状态,一种“幻形”。
对于展望的创作,批评家邵亦扬谈到,“暂时什么都不是”由“拓形”、“应形”、“幻形”构成,与他1994年的作品"蝉蜕"呼应,一虚一实,表现了灵魂出壳,魂不附体的感觉,幻形仿佛是从“蝉蜕”抽取的肉身,它的变形、延伸展现了空洞的精神状态。“拓形”与1998 年"假山石系列”呼应,展现了现代文明对自然、大地不自然的模拟、不和谐的亲近。两件作品都表现了当代社会物质至上、缺少精神实质的虚无感。同时,也表现了人对现代规则和束缚的挣脱。
艺术家张晓刚认为他一直在试图用某种“极端”的方式破解着人造石头给他带来的荣誉和魔咒,而这一次是最“彻底”的——石头最终成为了一堆“烂泥”。展望对“形”的迷恋几十年如一日,从“镜花园”到“应形”,再到今天这华美而瘫软又相互拉伸的生命/死亡的盛宴上,仍然强烈的感受到他对发生在虚实两种形态中的“形”的躏爱,这也许是他一直情愿迷失在物质与形而上两极世界中的惯态。
艺术家姜杰谈到展望的这批新作让我们看到他正努力寻找“假山石”系列之外的多种可能性,从《应形》到《幻形》,正如艺术家所言“暂时什么都不是”,它让我们看到一组敞开的带有实验性的在路上的作品。
批评家刘礼宾也提到展望的《应形》顺应了他惯用语言发展的逻辑,《拓地》也呈现出《幻形》中语言自主的肆虐,甚至撕开了他一贯凭借的理性。
在策展人黄专看来,展望艺术的真正起点来源于对“太湖石”的拓形,二十年来它引导展望的创作跨越多种媒介和材质,涉略广泛的人文史和自然史领域。从“拓形”、“应形”到“幻形”,展望的创造更像是对艺术如何“模仿”世界这一古老命题的一种拓扑学意义上的演绎,它以雕塑为媒介,探讨有形物体在连续变换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它不变的“构形”性质。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23日。
图/展望、OCAT
编/中央美院艺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