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刘建:不可思议的印度

时间: 2015.11.2

2015年10月30日下午2点30分,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对话亚洲”系列讲座之“不可思议的印度”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进行,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建教授。本次讲座主要讲述了印度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涉及印度三大文化板块: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及其创造的多样而丰富的文化;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关系及印度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印度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当代印度发展与中印关系的未来。

刘建教授说到,印度是我们“遥远的近邻”,中国古人对印度的了解主要在佛教方面,但中印两国在西汉时期就有贸易往来,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对于印度的了解渐趋全面。在经历五十年代的蜜月期和1962年的边境冲突后,中印关系开始缓慢走向理性、法制和合作之路。中印两国历史发展的阶段多有相似之处,现在又都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们的最大邻居。

刘建教授首先简要讲述了印度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其中宗教无疑是了解印度的重要入口,印度的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刘建教授对此一一作出简单介绍,并结合相关历史讲述了不同宗教所创造的多样而丰富的文化。随后,刘建教授对比了中印历史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公元前三千纪及以远的半坡文化与哈拉帕文化;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诗经》与吠陀本集;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的百家争鸣与沙门思潮和孔子与佛陀;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与秦帝国,及阿育王与秦始皇所实施的仁政与暴政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公元4-6世纪的笈多王朝与唐帝国的黄金时代。在诗歌上,印度古典诗人迦梨陀娑的诗歌创作可对比中国古代唐诗的辉煌;在科学上,古印度数学家阿利耶毗陀和中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精确的圆周率;在政权上,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可对比中国的蒙元时期,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可对比中国的满清帝国;在战争上,印度民族大起义可对比中国近代鸦片战争。

随后刘建教授讲述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交流情况。东汉时期,汉明帝梦金人自西方而来,于是派大臣出使西域求法,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驼经至洛阳,始建白马寺,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和印度产生最初的重要交流。刘建教授讲到中国古代石窟开凿中佛像与壁画所受到的来自古代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并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的对比,提出由阿旃托、克孜尔、敦煌、榆林、云冈、龙门、奈良所组成的一条横贯亚洲的艺术带。法显、玄奘、义净这些中国古代各朝突出的取经人亦对中国与印度的交流功不可没。在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中,也曾抵达印度,并留下相关记述,如费信的《星槎胜览》、马欢的《瀛涯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及至近代,刘建教授提到章太炎、苏曼殊、徐志摩、梁启超、鲁迅、季羡林、金克木、徐梵澄、谭云山、徐悲鸿、毛小雨等人与印度的渊源及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而印度诗人泰戈尔则作为到访中国的代表。最后刘建教授介绍到《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一书,这是他所参与编著的一部全面、详细介绍中印文化交流的百科全书。

讲座的最后,刘建教授谈到当代印度发展与中印关系的未来。他认为,印度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存在着合作与竞争,而即使是竞争也是一种理性与和平的竞争关系,并不会产生战争。印度通过“绿色革命”、“白色革命”与“蓝色革命”有效解决了粮食与环境的问题,这是值得借鉴之处。印度的人口与年龄构成、可耕地、英文与教育与中国对比,都见其长处。尤其是在英文教育上,刘建教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印度的英语普及程度之高值得中国教育反思,并强调英语能力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最后,刘建教授以图片展示了印度的历史文化,风景古迹、著名人物及当下社会风貌,给观众带来对印度更加视觉化的理解。

文、图/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