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下午三点半,以“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梦想”为主题的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此次讲座的主讲人苏晏是中国当代艺术基金执行董事、墙美术馆投资人、杂志出版人,邀请的嘉宾有批评家黄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艺术家王华祥和中国资深收藏家张锐。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了在互联网时代下艺术的转变和发展。
主讲人苏晏首先介绍了墙艺术公司,2007年成立墙美术馆,2008年举办了“中际论坛”(全称“中国当代艺术论坛”),2009年创立《艺术银行》和《艺术时代》杂志,2012年开办了墙报艺术网。如今是一个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时代,墙艺术的新项目——GOART app即将上线,这是一个定位和专注于国际艺术品交易的移动端电商平台,她希望通过在中央美术馆学院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艺术家参与进来。
王华祥: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家不可能被埋没
艺术家王华祥认为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官方体制、批评家介入和资本介入,现在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互联网。他曾经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干掉二尚”获得了120多万的点击率,王华祥认为这种广泛性和关注度在过去很难想象,以前美术馆很少,有时千辛万苦准备的展览和作品,最后却很少人观看。在他看来,互联网对于艺术家而言是公平的平台,艺术家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因为没有官方特权、名人特权和美术馆特权等,所有人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所以没有人会被埋没。也许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有的作品没有获得任何回应,但是互联网给予了大家足够的时间。未来的每个自媒体将会整合,优秀的媒体也将聚集在一起,王华祥对互联网的时代充满欢心和期待。
黄笃:应理性看待互联网的好处和弊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批评家黄笃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向国内寄家书要一个月才送达,如今微信只要几秒钟。黄笃认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就能知晓世界上举办的各种展览,他惊讶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共享的便捷,但让他颇感惶恐不安,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虽然我们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优越性,但是应该理性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好处和弊端。他表示科技改变了人们思维的维度和思维的创造力,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进入深入的阅读。另外,传统绘画的经典韵味渐渐消失,绘画的手工性被慢慢忽略,那么艺术精神和个人想象力势必得到削弱,这些互联网产生的弊端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张锐:科技推动艺术的发展
收藏家张锐简要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在中国演变和发展的历程,门户网站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进出口,各种网站的出现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网购变得十分便捷和便宜。中国人需求和欲望强烈,又促发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张锐认为互联网是工具也是杀手,因为在大数据的时代,一波一波的信息将很快被覆盖。
张锐把艺术分为三个层次:艺术、艺术家和艺术品,处于顶端的是代表思维和世界观的艺术,中间的艺术家是运用艺术思维找到适合表达的方法论,最底端的艺术品是艺术家最终的呈现,然而中国人很到谈艺术,更多关注艺术品的价格和真假,没有灵魂的感悟。在张锐看来,两个外部条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科技和商品,科技改变了艺术家创作的工具,商品改变了艺术家创作的内容。为此,艺术家反思自己存在的价值,想要回避却最终只能迎接互联网的时代。张锐认为“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自然而然应当利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创作。
讲座最后各位嘉宾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未来发展展开了畅想:平面艺术做成像电影产业一样,建立文化艺术期货交易市场,以及艺术5S店,可以供大家学习、提供服务和分享,最后产生明星效应和粉丝效应。张锐总结到,无论艺术作品最终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艺术家在互联网的时代都应当充分利用传播的工具,让自己的作品被广泛的分享,这样才能走进主流艺术家的行列。
文/叶圆凤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