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辉: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这次展览是中国当代美术学院针对油画教学研究展开的,应该说概括出了当下中国油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创作路径。之前,中国油画教育局限在写实上,但从今天这个展览可以看到,油画的样式和类型、教学方面面貌非常丰富,至少不像八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今天这个展览叫“追求卓越”,其实是追求中国油画发展的高度。这个高度就在我们中国美术美院老师的队伍建设中,所以这个展览,展示了当代油画教学上的丰富性和学术高度。我非常赞同殷双喜讲的高度,今天我们追求油画的高度和卓越,更重要的是油画的源头。
中国学院油画源头的追溯不应该仅仅从现在的师生关系上,更应该在技能中借鉴欧洲油画的源头。法国油画、意大利的油画、北欧的油画,它们在油画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多的个性,有很多大师创造出不同的油画语言体系。中国油画在溯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向当代性开阔,像庞茂琨等人的油画中柔和的笔法,许光耀很多学生的那种魔幻的色彩和对现实的把握力度都跟欧洲有关。我们要在学习欧洲传统油画的同时,注意和当代结合得更好。
我们这次画展,包括一些青年油画展暴露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问题:抄照片,青年艺术家造型能力非常低。要克服这个问题必须靠学院油画发展,学院油画要求对人物造型进行研究,提高素描水平,素描水平地下那么油画水平很难提高。我希望通过学院油画的展览能够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这在中国是第一次,不是说学院的画家举办展览是第一次,而是说把老师和学生的放在一起展出,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我们从50年代起借鉴俄国经验,并加上劳动和体验生活的内容。这三项基本内容和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感于客观自然和自我感受的能力,不断提高功力和修养,增强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仍然是我们各个学院现在坚持的,当然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情况補充了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内容和方法。这也是我们所期许的,因为学院体系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注入新的活力。这既是我们一代人应该担负的重任,更寄希望于青年人。我们希望一代新人不要沿袭学院老传统不变,而要在维护传统人文精神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创新。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各个学院老师和研究生作品进行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值得讨论和硏究的问题;同时关注青年学子们的作品与老师辈艺术家们的同与异,以便进一步探讨我国学院油画教学的前景;当然,这种导师和研究生作品在一起展示的方式,也是对青年学子们一种很好的鼓励。展览展出的200多件作品来自百余位导师及其推荐学生,从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发现学院教学的优点和它的不足,也可以比较老一辈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之间在艺术创作中存在的差异,同时看到新锐艺术家的艺术追求,这也是我们今后在油画艺术发展中要研究的问题。这次展览获得大韵堂艺术机构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对青年艺术家很好的鼓励,这是很有意义的展览,会在十几个重要城市巡展,相信会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大众对油画艺术的思考,也通过这个展览表达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未来期望。
欧洲油画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造型基础训练、创作技巧的培养和人文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培育。造型基础主要是指素描写生和色彩运用技能;创作课程是培养学生把自己准备的素材组合成统一画面的技巧。至于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的教育,各国在艺术史和艺术原理的教学方面是共同的,而在如何培养学生对待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问题上,各有不同的方法。西欧的方法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美术学院一般每学年给学生一定时间到生活中去写生和搜集素材。我们从50年代起借鉴俄国经验,并加上劳动和体验生活的内容。这三项基本内容和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感于客观自然和自我感受的能力,不断提高功力和修养,增强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仍然是我们各个学院现在坚持的,当然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情况補充了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内容和方法。这也是我们所期许的,因为学院体系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注入新的活力。这既是我们一代人应该担负的重任,更寄希望于青年人。我们希望一代新人不要沿袭学院老传统不变,而要在维护传统人文精神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创新。
举办"追求卓越—来自学院艺术家作品展"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各个学院老师和研究生作品进行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值得讨论和硏究的问题;同时关注青年学子们的作品与老师辈艺术家们的同与异,以便进一步探讨我国学院油画教学的前景;当然,这种导师和研究生作品在一起展示的方式,也是对青年学子们一种很好的鼓励。
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不断稳步地向前迈进。这种稳步前进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坚持用脑、手、眼相配合进行艺术创造。因为我们深信,这是遵循艺术规律的创作方法,符合人性和人们精神需求。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能达到艺术的卓越与完善。所以,它有永恒的价值,决不会因为观念艺术的兴起和科技信息革命而丧失其意义。
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各位在座的都是专家。刚才各位专家说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次展览我们选择参展艺术家与作品的时候给的导师很大的权利,由各个院校的老师自己推荐。在推荐的时候在导师自己心目中肯定已经有了一些判断标准,认为他推荐的学生或者是好,或者代表了某一些他个人的艺术判断或者是教学的一种思路。这等于是我们这个展览呈现出来的,其实更多的是导师个人的教学思路和对作品、学生上的判断,今天这个展览我也仔细看了一下,感觉也是呈现多种的样式,面貌差异性很大。
另一方面说,这个展览也代表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认可,老师推荐自己比较得意的学生作品来参展,这个应该代表老师在教学上面的成就,刚才郑毅老师学生的作品跟他太像,有些学生的风格真的不像老师的,不管像还是不像在老师心目中都是他教师的一个成果。
在这个展览上所有老师和学生在这儿相遇了,虽然每个老师的个体,每个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风格,但也是对各个院校教学面貌的一种评判,刚才老师们都在提各个学校油画的教学的传承和梳理。我们一开始都是关注导师个人,一旦放在同一个空间一个时间呈现的时候,这个展览的整体面貌,实际上更多从学院角度评判的。虽然这个展览没有说什么导师、学院放一起,还是分开的,但是看的时候,你心里会想这是中国美院的风格,这是西安美院的、这幅作品跟他学院的整个教学理念是否一致?我今天看到的,有的还是体现了老师个人对艺术油画创造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下一次的展览,如果有可能做一些学术、文献上的梳理,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后面十三站可以把不同院校的老师请来做几次研讨,这样老师在一起可能有借鉴有启发,探讨中国油画教学有什么新的发展走向。其次,我觉得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会,来反观我们学院的教育,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并且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或者老师,对他们走出校门以后,学院教育到底给他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对于未来的学生包括学院都有一些启发。希望能够让这个展览形成大家关注学院的油画教学,关注学院教育,包括对未来中国的高端美术教育当中教学的一种发展和思考,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王镛:展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
首先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活动,邵老师非常注重学术,在美术界这么多年,每次我搞一些学术性不强的东西他就批评我,要我注重自己的学术形象。
我觉得大韵堂机构举办的油画邀请展,涉及两个重要的学术课题,一个是学院油画展览的内容,另一个是追求卓越。
首先我认为学院油画,尤其是较大的专业美术院校的油画,是当代中国油画教学的主力,占主流。在中国重要的美术展览当中参展的油画作品基本上出自于学院的系统训练。郎绍君说中国画是私人的传授,我感觉油画一般来说必须有学院的严格训练,某种程度来讲,油画的技术指标,技术难度,可能比中国画更大一些,当然,中国画需要有书法基础。所以我想中国的学院油画,应该是当代中国油画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和西方的国外的美术学院相比,我觉得我们的中国的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始终该保持着一个比较规范的传统。郑先生跟我说过,美术学院不是教个性的,主要就是教规范。国外的当代油画教学比较松散,不像咱们有严格的素描训练。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院油画发生了很大改变,受到西方艺术的冲击,接受了西方艺术的一些观念和抽象的表现,这是对中国油画语言的丰富。
刚才双喜提到,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每个教师的教学和创作理念也都不一样,并不是说庞茂琨是四川的,他的油画就可以完全代表四川美院的风格,所以我想,我们大韵堂抓住这个学院油画,尤其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有特点。我看了很多展览,很少把全国的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统一展览,这恰恰就是这个展览的特色。如果说把这个特色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和其他的展览拉开距离,凸现了我们这个平台的特色,而且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影响。这个展览持续做下去,在中国的油画教学和创作上,会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值得探讨的课题,逐渐地摸索出我们当代中国油画教学的一个体系、特色。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追求卓越,可以作为我们系列展览永恒的主题。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品牌。追求卓越,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点追求油画语言的真正主题。我们的油画味道和法国的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现在的写实能力很强,但我们的油画与欧洲古典学院派的油画味道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油画本身的语言还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我觉得还没有完全把西方的油画学来。这一点上,老师们好一些,尤其我们参展的这些老师,学生相对弱一些。所以我觉得,怎么把老师的油画味道传递给学生,展览可以强化这一点,至少给广大的学生借鉴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当代性的问题,我们的学院和西方的不一样,我们是21世纪,学院油画逐渐从古典的写实主义,向现代的或者是当代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变革时期。我们油画需要研究一下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的现代油画,它的转换过程、经验。比如毕加索怎样从学院派的素描转换到现代,怎样逐渐从写实一步步走向抽象,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研究,不要去忽视,当然我也不是说直接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成果就行了,而是深入研究它的转变过程,同时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保持油画的纯正味道。其次,追求卓越是追求油画艺术的高雅格调。我们这个展览油画语言比较纯正,有学院油画的气息,色彩基本功也很扎实,格调比较高雅,包括很多年轻艺术家表现当代青年生活,跟前些年流行的艳俗艺术很不一样。我们大韵堂追求卓越,就是要提倡高雅,抵制低俗。精神上追求纯正高雅的品类,弘扬经典,引领当代,培养新人。靠什么来引领当代培养信任?就是靠大家。我们现在的导师都是名家,对青年一代的艺术家有引领的作用,引领当代。国内的杂志也一定要保持高雅的格调,拒绝低俗的书画、文章。我们这个大韵堂艺术机构,如果能够在油画纯正的品类和高雅高调这两方面始终保持着追求,同时紧扣教师和学院这两块,深入做下去,一定会在当代油画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肖谷: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委副院长
这个展览非常好。明年是上海油画雕塑院成立50周年,是上海油画雕塑院作为一个创造研究机构很重要的日子。这种情况之下我就想到,展览在这儿办,会让我们思考创作机构和学院之间的关系。我们机构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学院出来的,所以学院和创作机构之间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学院应该更多地关注创作机构的广度。几大创作机构,处于东南西北,不可能用一种统一的方法进行油画教学。当然,欧洲油画的正宗需要学习,地域不同文化也应该有所不同,这个展览已经显示出丰富的不同。参展的画家跨度非常大,年龄整整跨度50年。从学院角度来看,这几代人之间的传承的关系,怎么能够通过这个展览很好的展示出来?我个人觉得还不够。
我想以后的十几站,如果把有师承关系的作品放到一起,有学院关系的放到一起,这样做展示,可能会更有意思一些,能显示出我们中国美术院校油画教学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不同特点对于中国整个油画丰富性的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关于传统的问题。刚才双喜老师说到,年轻人和老一辈不同,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体验,是不是能够通过我们这个展览进行展示?年轻一代对历史、对现实的突破是否也能够得到展示?。
第三,在造型上抄照片,现在很多作品,真是这样的,照片加庸俗色彩,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学院所要的?这在艺术机构里面是不可取的,学院里面传承这些东西也不可取,这牵扯到我们绘画本身。欧洲绘画的味道肯定不是来自于照片的,肯定是来自于我们对于绘画本身的理解、判断以及我们的绘画能力。现在,照片加庸俗色彩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甚至是泛滥。首届油画展不应仅是展出作品,更应该体现我们的倡导和学术理念。这在我们培养年轻人的过程当中,也是要值得注意的。
第四,我觉得还要强调刚才有老师说的中国情感,中国表达,这些东西还是要有的,否则的话就把身份迷失掉了,当然还是要有一定的语系,这在创作过程当中要有体现,对欧洲的油画的味道我们要体会。同时,我们也要有中国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油画发展,包括我们的教学才能够更多元、丰富。
最后向各位表达一下我们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心愿,我们希望做各位的平台,我们上海油画雕塑院这个展厅是上海目前最专业的展厅,所有想要的效果都可以通过灯光打出来。我们将竭诚为各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