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岩城见一:竹久梦二与丰子恺

时间: 2015.11.26

2015年11月23号晚上六点半,由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邀请任教于日本京都大学的岩城见一教授,于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讲述“竹久梦二与丰子恺”。竹久梦二作品富有诗意,在西洋画与中国画分庭抗礼的时代,打破了纯艺术与工艺美术的边界;丰子恺受梦二启发,以中国画修养与西画技法结合,并以漫画反映了诸多社会怪象。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近代化而将艺术分为各领域学科,例如,“美术馆”的出现即是现代政策之产物。当时的东京美术学校,只剩下学习西方透视与光影技法的“日本画”及“西洋画”科,承自中国文人画的南宗、北宗皆被屏除学院之外。日本以西方美学思想为基础的现代制度,分割了诗、书、画合一的传统,美术学校及官方展览的“正统”画作中,画面排除诗歌书法,成为纯粹的视觉表达。

在日本近代绘画史中,梦二被视为支流,他处于不同的绘画世界,发挥己才。明治之后,如桥本亚邦、横山大观等主流画家,目标在于摆脱东方文人画的传统,形成亦东亦西的日本画。相较之下,梦二来到东京,以杂志漫画为生涯起点,画中反映真实生活,并吸收西方新艺术派风格。之后在妻子开设的“港屋”,贩卖亲自设计的商品,深受年轻女性喜爱,很好地抓住女子的心理──梦想、憧憬、哀愁,并将画中人物作为自身投射的错觉。当时,不少人喜爱梦二画中的甜美与抒情,而收集他的各式出版物,社会上,甚至开始流行梦二画中的服饰发型。当各门艺术领域彼此独立,竹久梦二在艺术上地跨界线即显得特殊,并且更受大众欢迎,梦二式的美人画、漫画报纸杂志、图案设计、时尚设计、人偶制作、儿童绘本、童话文学创作……共同创造了梦二的神话世界,成为日本人们对于大正时期的视觉记忆。

从他晚年赴德国演讲的讲稿中,得以窥见画家心中真正的日本画,透过强调日本画中的“线条”,区别于西画中,自光中见物的表达方式。线条摸索出的事物,乃为其原初状态,并充分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线的动态感产生了时间性,使面画停留于于未完成状态,并承诺未来的完成,反映了日本画中的审美情趣。此外,有意的留白,如被云遮挡的山、突然断开的树木,皆是在于表现可能存在、可能发生的动态,以带给人们想象的喜悦与暗示性,而唤起联想。对于画家而言,绘画核心在于捕捉生命动向,并使物质获得光辉,透过不断地自我修炼,以心传手,以手传笔,体察“气韵生动”之可能。

此外,学习西方写实技法而赴日的丰子恺,曾在书摊上深受梦二的《春之卷》震慑,并在回国后继续关注梦二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值文人画复兴时期,经常透过日本学习西方文化。丰子恺亦从中重新认识中国文人画传统之意义,以西洋构图,融合东洋画趣,在西方的形体与东方的笔法中,体现诗意,与深沉的人生滋味。

两位画家,皆博学多闻,在画中展现余白、含蓄的诗意,并善于捕捉人物的背影与侧影。然而丰子恺并未吸收梦二最具代表性的美人画,而是其社会主义时代的漫画,透过风俗画要素,反映身为佛教徒的立场。

文/陈雯柔
图/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