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77幅作品回顾创作历程:“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开幕

时间: 2015.12.4

“自在”源于佛教用语,描述一种精神境界;“途程”既是道路,又是方法。而“自在途程”指的是在道路和方法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它既代表了靳尚谊先生的状态,也是对先生六十多年来艺术创作和油画语言研究的概括。

——策展人余丁

2015年12月3日,“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于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全面呈现靳尚谊从1950年代以来在油画艺术上各个阶段的探索和思考,是第一次全面回顾靳尚谊先生在油画语言方面的研究历程的学术性、探索性展览。

靳尚谊先生是中国美术界集创作、教学和学术带头人于一身的扛鼎式人物,强大号召力使得开幕式现场迎来了众多举足轻重的老中青几代艺术家,包括詹建俊先生、闻立鹏先生、潘世勋先生等悉数到场。

回顾过往,承载力量

本次展览以倒叙的方式展出了77件油画作品,共分为五个篇章,以呈现靳尚谊在不同时期所研究的绘画基本问题:第一篇章“线条与色彩的乐章:踏上现代主义之路”;第二篇章“造型与格调的变奏:借鉴前辈大师之法”;第三篇章“中西绘画交响:研习传移摹写之道”;第四篇章“语言与技巧的合声:拓展油画创作之径“;第五篇“现实与意象的回旋:写生敲开艺术之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出包括了靳尚谊2006年以来创作的13幅新作,其中有2015年最新创作的《途中》、《蒙古族公主》两件作品。这是靳尚谊提出“中国艺术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的观点后,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中的线、色彩和构型进行融合实验而创作的一系列新作。此外还呈现了之前从未展出过的靳尚谊早期写生、临摹作品,比如他极少面世的7件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靳尚谊对于油画色彩和造型的探索和与中国传统美术融合的尝试。

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在开幕式上表示,靳尚谊先生所经历的时代是新中国政治建立、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的整体转型时期,也是新中国经济与文化观念全方位飞速发展的时代。此间,社会中屡有迷失徘徊、躁动变形,而靳尚谊先生却能在艺术上始终站稳脚跟,清醒把握现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为时潮所动。“今天,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回看靳先生的经历,更能明晰地看到清醒所承载的力量。”杨飞云说。

自由在心,自在途程

开幕式上,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总结了靳尚谊油画语言的方法论,“一、写生,二、临摹 ,三、创作。这三点成为靳先生油画语言研究的三个方法,贯穿在其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发言最后,余丁还对展览主题“自在途程”进行阐释——“自在途程”指的是在道路和方法上达到游刃有余的一种境界。“Freedom in the mind,Freedom on the way”,余丁用两组英语概括了它的引申的涵义,“自由在心中,自在道路上,这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向往和追求的部分。而‘自在途程’对于后辈来说,还有这样的意义:靳尚谊先生那一辈的艺术家们自觉担当起了对中国油画的引进、发展、研究的重任,这种精神是这辈人的责任,也是对我们的启示。我们应仔细审视先生们的每一步脚印,这必然对我们未来艺术道路有所启发;我们应高举父辈的旗帜,继续在途程上行进!”

油画探索,六十余载

“这个展览没有别的,仅是一个展示我这么些年学习过程的展览。”已八十岁高龄的靳尚谊在开幕式上自谦的说。他回忆了几十年来自己学习油画的经历,他表示,作为一名油画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油画的基本语言问题,这也是其一生创作里持续探索的地方。

回顾过往,靳尚谊1950年代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接受国内教师、苏联派来的油画家马克西莫夫等人教授的苏派写实画法,并在之后多年的创作和教学中不断摸索油画的造型、色彩等;1978年后参观欧洲古典油画后探索古典风格的肖像创作,引领了古典油画语言的回归和发展,对当代学院派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到1990年代以后他又开始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元素和油画语言的融合,油画艺术和当代观念艺术的互动发展、现代主义油画的语言实验等问题,并以自己的绘画实践做出了具体而微的回答。可以说,靳尚谊对于油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是持续不懈的。

“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清楚呈现了靳尚谊的学习之路与发展脉络,同时,侧面显示出其“师造化、师古人”并重的学习之法。本次展览为中国油画院油画家研究系列,致力于策划“艺术家个案系列研究展”的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在开幕序言里写到,“相信本次展览能有力展示靳先生的学术成就,能有效地启发新学,能有益地推进中国油画的进步。”

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3日。

文、图/林佳斌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