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山水情怀之古今遥望:“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三亚启幕

时间: 2016.1.23

2016年1月22日,全国寒潮肆虐之际,在遥远的南国三亚亚龙湾华宇酒店悄然上演了一场温暖清新、诚意十足的山水大秀——“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展览由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邀请到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担纲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冯雪博士担任策展人,通过大跨度地呈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巨匠的力作,以及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对山水命题的艺术实践,从前人的坚守传统、融汇中西到今人的借古开新、全球化视野,在多个维度的碰撞中呈现对山水命题的思考。

此次展览在三亚艺术季的大语境下进行,选择在春节来临之际的旅游胜地三亚举办,不仅能够在“艺术走入普通人视野”的层面起到有效作用,其地理位置本身对于展览主题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味。策展人冯雪将其视为一种对“家山”和“故园”的遥望,与当代山水实践中的精神和某些样态不谋而合。学术主持吴洪亮则将此展的呈现表述为一种“休假式放逐”,他动情写道:“‘山水’不应实在雾霾城市里所进行的虚无寄托,‘山水’本身一样需要诗意的栖居。”

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即为“古今对照”,因而展览被形容为一场策展“实验”。开幕式上,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如是谈及:“没看这个展览之前很是担心,因为展览的作品元素复杂,将古人和今人放在一起是一个很具有难度的策展挑战。”他认为,当代的山水笔墨,已不再用来承载传统稀有的文人价值观,而成为一种表现社会新生活的风景。从文人山水到现代风景,再到后山水图像,能将这三种形态全部放在一个展览空间是一种创举。而此次展览最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内部的深刻变化,远比理论家所描述的复杂得多,此次展览让我们能关注到这一特别的现象,可谓意义深远。

展览一个重要的基础来自华宇集团山右美术馆47件/册20世纪艺术大师的山水画力作,策展人和学术主持又精选28位当代艺术家有关山水命题的多种形态的艺术作品与其映照。作品分为“流”、“格”、“借”三个版块,策展人冯雪在采访中为我们介绍:在“流”的版块中选择的是在笔墨语言、情致意趣上强调追摩古意、接续源流的作品,在“格”的版块,观众可以看艺术家通过“格物”的方式兼并中西、融汇各路的实践理路,在“借”的版块,山水更多像是一个借口或寄托,艺术家的凭借山水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其广阔的包容性在多个范畴中进行研究和思考。

虽然是“古今艺术实践之间的一场对话”,展览并没有以一种简单二元对立的视角进行时间和门类划分,而是采取穿插布展的方式来进行了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呈现,在行进的时间轴上寻找不变的文化基因,在共同的母题下分析艺术表达方式其多变的演绎与发展。

“山水”作为一种古今文人墨客的情怀,所涵盖和指涉的意义广泛。此次展览以绘画中的“山水”为主体,还对多种艺术媒介形态的作品进行呈现,包括诗歌之“山水”、音乐之“山水”、互动影像之“山水”等。开幕式上,由时空旋钮(卢缓和朱林蕾)带来的钢琴演奏和多媒体声音互动影像表演就让在场的观众大饱声色之福。

而对于学界,这样一场展览的举办引发了学者、艺术家、评论人的思考。“山川依旧,而我们变了。”吴洪亮在展览前言开篇便发出喟叹,这样一种大体量、人物和作品、时空和地域都打乱,却又在“山水”同一大主题下的展览,对于其而言想做又难做。“以‘山水’为借口的创作是更接近中国山水精神的核心,还是因形式、思想方法的多样性而走向山水的边缘?”也许,正如其所描述的,面对纷繁复杂又多样的实践,如何进入山水的精神,形式的变化恐怕是一个通道,然而如何构建,依旧是个问题。我们权当展览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在呈现的基础上能够引发学者和公众共同的探讨。

文/朱莉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