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逆流而上,追溯深植乡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挖掘民间剪纸艺术的当代性,以朴素的美学观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催生出更具原生力量的至境,活态传承,跃然纸上。”
——第8届“非凡时尚人物”乔晓光
2016年3月30日,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艺术家乔晓光应邀出席“中国服装论坛• 2016非凡时尚人物颁奖盛典”,获得“2016非凡时尚人物”称号。
作为中国服装界极具先锋性、实验性的高端智慧论坛,中国服装论坛创办于1996年,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20届。3月29日,第22届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如约启幕,本届中国服装论坛的主题是“价值创新驱动产品与服务”。
“非凡时尚人物”年度评选作为中国服装论坛中的重要一环,已成功举办七届。本届评选秉承“致敬造物者”的核心意旨,寻找当下中国“以一己之心力,践工匠之精神”的行动者。旨在萃取当代中国时尚、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等各种物质、精神领域的文化精髓,传递古国文明的巨大能量,展现东方文化的宏伟与张力,持志人文,时尚以生。往年的知名获奖人物有:山本耀司、贾樟柯、范迪安、徐冰、吕胜中、杨梅英等艺术家。
今年,第八届“非凡时尚人物”评选出了7位在当代中国时尚、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领域的杰出代表。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缂丝大师马惠娟;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装置艺术家王文志;“茶家十职”创始人李曙韵;著名书籍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吕敬人;陶艺大师孙超。
在闭幕论坛“创造力的来源”上,乔晓光教授应邀进行了题为“空花•村庄里的纸文明与当代剪纸”的精彩演讲,介绍了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十五年如一日地进行田野考察,在考察中逐渐摸清中国传统剪纸的分布,整理出33个民族剪纸传统的基础档案,填补了中国多民族剪纸传统家底不清的学术空白;同时在教育领域积极推广民间美术的高校课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活态文化”的理念,在田野实践中摸索出村社研究的方法,在大学与社区之间推广“坚持向民间致敬,推进文化传承”的价值观;此外,策划并承办了多个在非遗领域影响深远的活动,2002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并起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策划主持全国第一个“青年文化遗产日”(每年元月一日)活动,并成功完成四届主题性文化遗产日活动等。
村庄中民间艺术的母亲河给予了乔晓光教授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引领他拿起手中的剪刀,用中国的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他将中国的剪纸传统作为源自文化遗产的灵感,探索当代艺术在创作上对于非遗的借鉴和再创造之路。同时,探索用艺术的方式将遗产中的文化精神带向世界。
近十年来,乔晓光教授与多个国家进行剪纸艺术领域的深度合作,用中国剪纸表现多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和主题,将中国的剪纸推向世界,例如:2006年,乔晓光教授受邀与易卜生剧院合作,为该院在中国首演的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玩偶之家》的现代版)设计创作了中国剪纸版的舞台美术和海报,创造性地把中国北方剪纸的民俗仪式空间转换为现代戏剧舞台空间,并运用中国剪纸符号的象征叙事,隐喻女性的生命内涵。让戏剧中的女性主题拥有了意味深远的、中国式的当代意义;2015年,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落成的大型剪纸装置《城市之窗》,第一次让中国剪纸进入美国城市的公共空间。
在这样的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乔晓光教授逐渐摸索并总结出自己的艺术创作观:即比沟通更重要的是融合。他强调在新的文化遗产时代,应激活人类在更深远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以及身心的认同。因为融合的深层意义并不仅仅使遗产的主题具有了更具当代性和现实意义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激活了一种更贴近人性和生命本体的思考与创造。
中国服装论坛代表服装界为乔晓光教授授予“非凡时尚人物”称号,实际上也是对他在1985年美术新潮后选择以民间美术作为现代艺术创作根基这一方向的肯定,也是对他近年来作为非遗研究学者、不断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认可。他深信,在那些不断被遗忘和沉寂的村庄里,依旧存活着我们民族最非凡、最时尚的文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