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必须继承,科技必须创新——靳尚谊
2016年4月1日下午,“靳尚谊:中国油画的基本现状及未来”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这一天对于中央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98周年校庆,而靳尚谊先生是央美的老院长,由他来为年轻的央美学子进行传道解惑显得特别有意义。
讲座由靳先生的学生、造型学院副教授袁元主持。袁元表示,靳先生是我国美术界集创作、教学和学术带头人于一身的艺术大家,经历过新中国的解放、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时代,靳先生面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却总能在艺术上不为现象所惑,不为潮流所动,并敏锐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冷静前行。“靳先生有着极清晰的艺术直觉和严谨的理性思维,他总能把握艺术的要领,用艺术的逻辑持续精准发力,在当下多元而复杂的艺术环境中,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习造型艺术的人,都很需要像靳先生这样的大家来教诲,从而理清思路、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靳先生首先梳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脉络,指出自己的成长年代和现在学生的成长年代有很大不同。现在的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这一阶段是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能轻易地接触到各种信息、各种观点,这一方面给大家带来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带来思想的混乱。因此,在本场讲座前让基础部搜集的问题全是矛盾和困惑,对绘画本身的问题基本没有。针对这个现状,靳先生本场讲座主要介绍油画本身的基本状况、回答油画的前途问题和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
一生都在研究油画的基本问题
靳先生首先提到中国画和油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画种,由于西方在工业化上的主导地位,油画成为西方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通行画种,但是他认为中国画更加重要。靳先生的学习过程是和中国画相比较来研究油画的,因为他认为风格和流派是不重要的,但是画种的特点十分重要,我们要明白画种的基础是什么、基本语言的魅力在哪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界特别强调风格和个性,强调创新,但他认为油画大的创新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油画发展到现在基本形式和风格都已经具备。现在学油画要创新就是把自己的特点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个性和风格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老师教的,老师能教的是基本功和规律性的东西。油画和中国画相比,是一个写实的画种。因此,靳先生说,“写实的画种要是不会写实,就没有水平。风格不重要,风格是差别,而基础决定的是水平。艺术没有先进落后之分,每个时期的高峰我们都得承认,因为它是文化,文化必须继承,科技必须创新。文革对中国的创伤很大,我们是在一片文化废墟上成长的,前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人们急于赚钱,急于成名,很浮躁,老想走捷径,而现在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新的调整时期,艺术家都得重新定位。”
靳先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他本科没有学习油画,当时在绘画系,主要创作形式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课上主要画水彩、素描、线描,50年代才开始接触油画。中国油画也是在50年代才有了一批多人物的情节性绘画。中国革命博物馆在1961年开馆前的筹备阶段组织了两批历史画创作,画家包括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人,靳先生的《送别》和《十二月会议》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这一创作模式出现后,美院设立了创作课,有了一个标准的创作过程:确定题材-搜集素材-草图-素描稿-调整画面-颜色稿-放大后定稿。改革开放后,这个严格的过程被取消了,有一段时间对现实主义也有一个排斥心理,但是这种多人物的情节性绘画是西方油画的一个基本样式。
靳先生把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上半叶(1949年以前),为引进阶段;二是建国到文革结束的向苏联学习的阶段;三是改革开放到90年代末;四是90年代末至今。在后面两个时期,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比较复杂。文革后,一代人信仰破灭,思维方式难以转变,把政治上的路线斗争转移到学术斗争上来,出现批判写实主义的思潮。但靳先生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变的是风格。他表示,自己在六十年代基本解决了素描问题,直到文革后才解决了色彩问题。
靳先生在改革开放后前往欧洲考察、美国探亲,他在欧美的美术馆博物馆大量观看原作,发现自己的体积没有到位。在美国一个画廊,他为后来的代表作《塔吉克新娘》做了一个试验:画一个头像,把面一层一层推过来,用古典画法使边线很清楚,但是一点一点地转过去,这样一来,画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厚度就出来了。回国后又画了两张人体习作,最后创作了《塔吉克新娘》,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评论家称为新古典主义,其实就是解决了体积问题。从80年代开始,靳先生对于油画的追求一直在变化,从古典到油画和水墨的结合再到近期的平面和线,但基础一直没有放松,“我一生都在研究油画的基本问题。”
油画前景良好,文化必须继承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观念艺术出现,装置、行为艺术盛行,摄影和计算机普及,这些都威胁到了油画的发展,但是要明确的是,这只是威胁而不是替代。根据靳先生的观察,欧美博物馆的陈列已经在开始改变,装置艺术品变少或者成为历史陈列,而且照片并不能替代绘画,因为两者的效果不同,他也批判了现在某些画家画照片的创作方法。靳先生认为,只要有社会需要,油画就不会消亡。中国的艺术市场虽然现在不稳定,但是他对前景看好。在商业社会,油画就是商品,但是不能为了钱去画画,单纯为了钱肯定画不好。
在观念艺术和摄影技术的冲击下,油画学习者必须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学不好油画。靳先生一直强调要打好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画得好,二是色彩、造型的基本修养好,即使是做设计、做建筑也会受益良多。如果构图、色彩、空间这三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只要在基础方面出一点差错,你的艺术就会出现大问题。
靳先生提出中国的油画发展路线不是按照西方的发展顺序在走,写实的还没有画好,就跳过了现代主义,直接到了观念艺术,因为观念艺术比较好搞。文革使得中国跳过了我们最需要的现代主义,直接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我们学艺术的人必须把现代主义这门课补上。靳先生认为观念艺术创新的唯一标准就是新的观念,而现代主义研究是的形式美,元素从写实中来,这对于设计极其重要,对于艺术家的发展也极其重要。我们要讲究艺术形式的统一性,社会的发展速度越快,就越需要有规则,良好的基本功才能让你的艺术风格统一,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手艺,就是基本功。科技需要创新,文化必须继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关于基础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困惑,靳先生给出的是一个非常简洁有力的答案——按兴趣选择专业。靳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提高不能靠金钱利诱,也不能由舆论或他人观点所左右,关键就是兴趣,兴趣体现了我们的个人价值所在。在个人的艺术发展道路上,标准可以定最好的,尽自己的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点就够了,也不要期望自己能做到最好,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局限性。
靳尚谊先生的演讲一直在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说自己一生都在解决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文化必须继承,科技必须创新。踏踏实实打基础,不为名,不为利,不妄谈创新,真诚地追求艺术理想,这大概就是老院长在校庆日为我们传递的精神财富吧。
文/陈玉莲
编/林佳斌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