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人文学院亚洲美术史研究专题课程系列讲座:一宫两院的历史及其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藏”在中央美术学院17号楼102教室举行。
主讲人章宏伟研究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著作《出版文化史论》、《故宫问学》、《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等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为电视纪录片《故宫》总策划、制片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吴映玟老师为讲座主持。
讲座伊始,章宏伟研究员由去年9月份故宫策划“石渠宝笈特展”讲起,其认为,“石渠宝笈特展”的火爆现象是一种“从众现象”。十年前故宫《清明上河图》展出并没有出现如此热门的景象,真正让《清明上河图》形成热点的是上海世博会中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这也是这次“石渠宝笈特展”场面火爆的诱因。
故宫的《清河上河图》是中国受到最多研究的画。章宏伟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故宫是如何成为一个博物院的呢?”从故宫宫城的历史切入,故宫在1406年明成祖朱棣年间开始建造,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完工,有24位皇帝曾在紫禁城内坐拥天下。而北京早在金朝时成为一个重地,虽说北京在元代的时候是元大都,但并不清楚元代的宫城的具体位置,只知道景山是由元代宫殿建筑废料跟护城河淤泥、北京三个人工湖的淤泥堆砌而成的,而前不久考古人员在故宫博物院里发现了元代宫殿基址,元代宫廷位置也会逐渐大白于天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至2020年,紫禁城也将迎来建成600周年。中国向来有不使用前代宫殿的惯例,但正是清代打破惯例,几乎原封不动地使用了明代留下的宫城,为我们保留了紫禁城这一巨大的财富。
此后,章宏伟介绍了民国时期的紫禁城逐渐变为故宫博物院的漫长历史。自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腐朽统治,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然而,章宏伟认为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同时,要本着客观态度来评价清朝的灭亡——清朝并不是被打败的,而是清皇室自己交出的政权。在当时的情境下,章宏伟认为清政府有三个选择:一、号召各地亲王联合对抗;二、末代皇帝退回东北;三、这是当时清皇室做出的决定,亦是一个下下策,即退位。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交出政权,中华民国允许溥仪暂时留在紫禁城。而后,溥仪被军阀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冯玉祥等人需做好对故宫遗存物品的善后工作,于是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任命北大教授李煜瀛为“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领导学生点查清宫物品。其父李鸿藻是清流派的领袖人物,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深受人民爱戴。李煜瀛深受父亲影响,一生不蓄私财、不为官员。其师齐禊亭对李煜瀛的思想也有启蒙作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李鸿藻当时掌军机,主张"励行新政",尤其感到西学重要。于是为李煜灜聘请了当时以兼通中西学术的维新派知名人物齐禊亭主持家塾。齐禊亭思想开明,向他传播一些民主思想及自然科学知识。
在1925年9月“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得到段祺瑞政府的同意,商定后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定10月10日国庆日为开院日,故宫博物院从此成立。李煜灜在1925年9月被选为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而后,易培基任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1933年,因故宫盗宝案蒙遭冤屈,被迫辞去院长之职。
接着,主讲人介绍了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形成。1931年,日本在华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平津为之震动,华北形势也日渐危急。故宫博物院的管理层鉴于日军侵略者气焰方炽、故宫文物有在战火中被毁或被劫的危险,因此有人提议选择院藏文物中的精品,迁往南方储藏。故宫的文物在1933年2月开始南迁,第一批南迁文物安全运抵上海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批文物随后陆续从北平发出运至上海,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五批文物,共计13492箱。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1937年七七事变,淞沪战争爆发之后,故宫馆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后来又从南京“西迁”重庆。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创造了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历史上的奇迹。
解放战争爆发后,1948年12月国民党败势已定,蒋介石下令将南京朝天宫库房中的宝物运往台湾,总共运了三轮船共2972箱藏品。同时国民党在台北建立中山博物馆,又名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就是以2972箱为家底,现在台北故宫藏品约68万件,其中有597500多件属于清宫遗物,占故宫南迁文物的22%。而北京故宫经过7年文物清理后,藏品总量共1807558件/套,而这个数目还会不断增加,因为有很多的文物并未编入总量中。
最后,主讲人章宏伟教授以号召同学们投入到故宫学的研究中结束了演讲。
文/赖雅芊
编/林佳斌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