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20时,“花之魂——中国画的花鸟观”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人刘曦林是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编委,中央美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山东省艺术院特邀教授;刘曦林老师著有《艺海春秋——蒋兆和传》、《诗画论》、《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郭味蕖传》等。讲座作为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学术讲座,讲述了花鸟画的历史,以及现今花鸟画发展的状况,阐明花鸟画表现了作画人的情感、精神,更是人的性格等综合修养的表现。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主讲人刘曦林老师首先阐明了花鸟画的范畴。首先说明了中国古代表现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四君子题材的作品以及其他杂画在20世纪均归入花鸟门类,与人物、山水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花鸟画被用以表现鲜活的生命,籍以寄托人的品性、情怀精神为旨趣,因此本次讲座被取名为“花之魂”。
然后,刘曦林老师简要介绍了花鸟画的起源。中国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陶盆、陶罐等器物上绘有花鸟图案的例子,例如新石器时代的《鹳鱼石斧彩陶罐》等;还有史前时期的壁画上留下了花鸟的痕迹,例如阴山岩画;同时书画同源说里也蕴含着花鸟画的起源:早期文字“鱼”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字与图画最初都源自事物最初的“物象”。而以上这些都可以体现人类早期的鸟兽崇拜,这些都是一些朴素的意向表达,是人类儿童期的本真,并体现了一种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思维。
接着,刘曦林老师从中国古代文化对花鸟画的影响切入,谈花鸟画早期的发展。首先是出自《易经》的体现着古人的宇宙意识的卦象思维与太极意识,这种意识中蕴含的阴阳对立相生及事物运转的规律对中国画有着极深的影响;然后是《诗经》、《离骚》以及以花鸟起“兴”的文学作品大多都借花鸟表达情感,是人格与情感的表现;而龙马精神与壁画上的动物都对花鸟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壁画中的“九色鹿”的故事对九色鹿的善良美好的精神的描画。
刘曦林老师介绍到,在花鸟画发展到唐时,就开始单独成为一个画科,并正式确立。例如在《簪花仕女图》中辛夷花的描绘就开始表现在中国画中的花的精神,而《五牛图》等对动物的描绘更是精神烁烁。此后,中国花鸟画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就更加的具体而且深远了。首先是宗教与哲学的自然观给花鸟画的自然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例如佛对自然的关爱与象征使花鸟画成为一种表达花鸟画家的心性的“心画”,而道家精神则主张回归自然、追求自由与忘我,而儒家学说则强调道德,例如在《文会图》中,文人依靠在松树上,似乎是将文人的精神与松树的挺拔相联系起来。而花鸟画发展至宋代时,理学兴盛,花鸟画也开始发展至理法与诗思并重的阶段,例如在《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便提到花鸟画应“与诗人相表里”。同时,在宋代“写生”与“写意”的理论概念也同时产生,各种《花语》、《花品记》等品花的专著问世也对花鸟画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有非常大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都一步一步的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工笔重彩花鸟画走向高峰的标志。
接下来,刘曦林老师开始介绍与工笔重彩花鸟画不同的另一个潮流——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潮流,这个潮流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成为了花鸟画的主流。首先是使用“墨花墨禽”来表达文人的清高雅韵,例如《浑沦图》中的藤条的画法使用了一种书法的用笔;而在王冕的《墨梅图》则强调的是文人“清气满乾坤”的精神;而明代徐渭著名的《墨葡萄图》中“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现了画家当时潦倒的生活境遇与当时的主观精神,这时的文人画与工笔重彩的花鸟画已产生了巨大区别。在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所提出的“心学”对文人画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心学”促使文人强调体验生活,寻求生活中的美好。
刘曦林老师接着介绍了花鸟画在近代的演化——一种由文人到大众、由“墨花墨禽”到“写意重彩”、由阴柔到阳刚的演化。在诸多近代画家中,刘曦林老师举了齐白石先生为例进行解释。齐白石先生从农村走来,以文人修养与民间乡情入画,因为他绘的和平鸽而获世界和平奖金,有“人民艺术家”称号。刘曦林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来阐释齐白石先生花鸟画中了的表现个人精神,那就是表现齐白石先生仁者之心的《蝇》。在这幅小画上有两段提拔:第一段这只苍蝇“三日不去,将欲化也”,齐白石为这只老苍蝇画了一幅小画;过了几日,齐白石先生发现这只苍蝇“善偷食,人至辄飞去”,“感其不骚扰人也”于是又补上了一段提拔。而在齐白石先生的另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中黑白的运用更是体现了花鸟画中的八卦的运用。
刘曦林老师接着讲到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与现代关爱自然的生态平衡理念相结合,使花鸟画长青不朽,并有了现代的多样表现。
最后,刘曦林老师使用“花非花,亦是花”来作为讲座的结语。花鸟画的历史证实了它与中国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花鸟画家更是把花当做人来画,借以寄托人的感情与灵魂,花鸟画被画家视为“心画”。无论花鸟画是在丹青时代还是水墨时代,都证明了画家的综合修养是其艺术质量的雄厚基础,而“迁想妙得”的机智与幽默更使之成为有趣味的美学花园。
(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赖雅芊
编/林佳斌
图/胡思辰